中医手法对退行性骨关节炎作用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发掘、总结和提高经数千年传承的中医传统手法技术、探索其在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炎方面的临床应用,采用目前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一系列客观的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及病理与临床的量化指标评价其治疗效应与作用机理,为传统的中医技术提供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以弘扬传统中医技术精华。
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方面。采用四月龄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造模组(模型组)(B)、治疗组(C),每组8只,单笼饲养。以右股静脉结扎法对造模组(B)和治疗组(C)实施手术,术后8周,建立兔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对C组动物实施治疗,对兔右膝关节周围按顺序实施搓、揉、摩、抖、摇及屈伸手法,每次持续1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连续3周,A、B组动物不作任何治疗。3组动物分笼饲养,饲养方式完全一样。经3周治疗后,测量三组实验动物双侧胫骨上端的骨内压。然后处死全部动物,取右膝作标本,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指标测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测。包括①关节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测定,SOD是体内主要的氧自由基(OFR)清除剂,SOD活性标志着机体清除OFR的能力。②丙二醛含量测定,MDA是脂质过氧化物(Lpo)的降解产物,间接反映OFR的含量。所以SOD和MDA均间接反映了OFR(OFR半衰期极短,难以直接测量)的水平。⑧C-反应蛋白(CRP)测定,其含量升高与炎症、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而其下降为疾病恢复的极好指标。且不受发热、白细胞增多,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及年龄、运动、妊娠、脂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是比白细胞计数和血沉等更优越的反映炎症状态的指标。④关节液中透明质酸(HA)含量的测定。HA的量与质对关节软骨十分重要。⑤软骨中纤溶酶原激活物(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的活性测定。PA/PAI调节系统直接影响关节软骨的退变与修复过程。⑥关节滑膜中一氧化氮(NO)浓度的测量。NO由L-氨酸(L-arg)胍基氮经NOS(NO合成酶)催化发生氧化而生成,它既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的功能,又是效应分子,介导多种病理过程,对关节软骨造成损害。⑦取兔右膝股骨内髁部软骨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动物(C)的上述生化指标与正常组动物(A)相应指标接近,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治疗组动物(C)与造模组动物(B)的相应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兔右膝关节关节软骨的病理学切片检查也显示了与上述实验结果相应的变化和差别。
实验结果表明,中医手法治疗,通过改善局部血流动力学、组织病理及物质代谢状况,降低骨内压,并清除局部有害代谢产物、有害细胞因子,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状况与局部微环境,从而有助于延缓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这一骨关节炎的关键性环节。
(二)临床研究方面
我们选取湖北省中医院骨科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10月1日住院的膝关节退行性变的保守治疗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2例,男22例,女30例,膝关节分别依次应用中医的揉滚、点压、按摩、拍击、屈伸手法治疗,每次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连续治疗5周;B组28例,男11例,女17例,膝关节以1%透明质酸钠注射液2ml(20mg)作关节内注射,每周一次,连用5周。
以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以Steinbroker氏标准进行量化指标评价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作对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A、B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膝关节的各项量化指标综合记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疼痛与关节功能两项指标改善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244.1
|
|
|
|
1 |
杨健,陈高红;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近况[J];重庆医药;1992年02期 |
2 |
王斌,陈敏珠;一氧化氮与炎症性关节疾病[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
3 |
刘湘源,于清宏,施桂英,袁国华,闵伟琪,黄烽;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液透明质酸的变化[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01期 |
4 |
郑毅,尹国才,任建;骨关节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
5 |
张建军;殷培璞;;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9年01期 |
6 |
倪江东,丁仁奎,王万春,陈游,方建珍,李菊元;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膝关节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7 |
崔全军;许振华;刘保民;;骨内高压减压前后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实验研究(简报)[J];河南医学研究;1992年01期 |
8 |
池雷霆,裴福兴;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00年03期 |
9 |
王济纬,史炜镔,杜宁,符诗聪,曲克服,李国衡;手法治疗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骨伤;1997年06期 |
10 |
王栓科;冯守诚;;骨内高压与骨性关节炎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