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友善品质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友善品质状况影响着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研法、书面访谈法等,遵循知、情、信、行的品质发展规律,对当代大学生的友善品质的状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对在实证调研后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以及基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的新特点,不断探究与创新提升当代大学生友善品质的路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友善品质的自我认知基本符合社会发展预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友善品质的科学内涵与内容构成,并且对提升品质的重要性高度认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能够适度接纳。同时,对友善行为的情感体验呈正效价性,能够积极认可生活、学习以及交往过程中的友善行为,对生活、学习、交往过程中的不友善行为持不认可态度。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友善行为的信念不够坚定,难以发挥友善意识顺利转化为友善行为的催化作用,使得友善行为的践行效果欠佳。其践行效果欠佳的主要表现为友善行为的动机功利化取向明显,友善行为的程度具有差异性,友善认知清晰但友善行为存在“不确定性”,“知行不一”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当代大学生友善品质的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友善品质的路径主要从坚持课堂主导,提高对友善品质的自我认知;注重环境熏陶,重在养成仁义孝悌的家庭风气、营造友爱互助的校园氛围、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情怀;拓展实践锻炼平台,主要依托传统节庆活动,开展友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依托服务-学习平台,建设友善项目实践基地;强调自教自律,旨在提高自我认知、提升情感体验以及养成践行友善行为的好习惯;最后制度机制建设作保障,作好健全崇德向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善行义举的保护机制、完善不义失德的警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