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四化协调发展研究及对策
【摘要】:自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几年中国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释放经济活力、不断创新、坚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到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8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增长率实现2011年来的首次回升。在我们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国民人均占有量偏少,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与世界发达地区存在差距的现实情况。当今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发展,既要保证各产业的快速进步,也要保证各地区的齐头并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新的发展形势下,保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的同步发展,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山东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鲁西陆地交通之便,鲁东沿海港口之利,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兴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2016年山东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六万亿,排在全国第三位,但与广东、江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并且差距在不断增大。本文通过研究文献、探讨四化相关概念及四化的内在互动关系,采用耦合的方法创建四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山东半岛五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7年-2016年半岛五市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山东半岛四化同步发展程度,找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提出符合新四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同时,研究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在2016年的四化协调发展程度,并对各城市进行了横向比较。本文研究发现,各城市四化协调度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协调发展程度相对也高,目前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发展中的短板,严重影响各城市四化同步发展的进程。针对四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健全农业现代化机制、转变经营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管理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