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宽容实施现状研究
【摘要】:宽容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在教育场景中也不例外。教育宽容要求中小学教师用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正视学生身上的缺点,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想法,为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提供条件。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宽容的现象,教师宽容意识淡薄、宽容能力低下,对学生的缺点缺少包容性、城乡教师之间教育宽容能力差距较大等问题阻碍了教育宽容的顺利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宽容因素的缺失,导致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受到抑制,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本文以教育宽容实施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江苏省6所中小学近3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辅以必要的参与式观察与非结构性访谈,揭示教育中的不宽容现象,从内外两个层面剖析不宽容现象存在的原因,最后对教师教育宽容能力的养成提出合理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教育宽容问题研究的缘起、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归纳、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为教育宽容的特征,本章将教育宽容的特征概括为和谐性、全面性、教育性与发展性,以此来阐释教育宽容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是对调查研究的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与访谈调查的资料分析,揭示出目前教育宽容实施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即教师宽容意识不强、教师宽容能力不高、城乡教师之间教育宽容实施水平差距较大、不同教育背景教师宽容能力存在差异及教师教育宽容实施受外部环境制约程度较大。第四部分则针对教育宽容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第五部分是在对教育宽容实施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创建宽容的生态环境、掌握教育宽容的方法和加强教师教育宽容的针对性培训四个方面提出解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