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心与爱之心
【摘要】:
康拉德和劳伦斯通常被看着是现代主义流派中两位出色的作家,毫无疑问二者在作品的表现方式和主题上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而其相似性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他们在创作《黑暗心灵》和《马贩子的女儿》时,有意识无意识地运用了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以及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手法,如心理分析、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及神话原型等等,把描写重心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在充满矛盾、冲突的现实世界中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其中对形式与技巧的革新也服务于探寻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从题材内容上分析,二者从传统小说着重反映外部物质世界转向反映个人内心精神世界,即着重表现“自我”。由于现代西方社会危机丛生,造成了一种普遍的失望与恐惧心理,异化和危机的感觉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两位在其作品中热衷表现这种文化氛围里的个人经验和感受,展示他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活动,捕绘他被扭曲的灵魂和受伤的心灵,塑造了典型的现代主义“反英雄”人物——如前者笔下的科兹灵魂受到腐蚀,后者笔下的杰克医生和梅布尔精神苦闷、灵魂空虚,以及梅布尔的三个哥哥简直与动物无异。其次,从题材形式上分析,二者在小说的题材和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尝试,他们不断追求风格的完美与形式上的革新,努力从心理学的深度上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热心探索“另一种自我”,即人的无意识活动,他们赞同弗洛伊德关于本我与自我之间对立之说,以及无意识与有意识两种精神活动冲突之说,从而为维多利亚小说向现代派小说过渡并走向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论文主要将弗洛伊德学说作为连结点,把这两篇中、短篇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主题到形式,从题材内容到技巧风格,从弗洛伊德的影响到两部作品所引发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观全文的比较,两部作品存在着“相似”与“相异”的双重关系。“相似”是指它们揭示主题的方式(题材、技巧、人文环境)相似;“相异”是指它们分别处理了不同的主题:
瞥羔焦
黑暗之心与爱之心。经过分析发现,两部作品从描绘物质世界的现实主义传
统转向了细腻刻画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现代主义的变革,然而尽管他们反映
的是主观,却极力用客观的形式去表达。两部作品都以非连续性结构、碎片
似描写和高度实验性的语言表述为基本特征,以象征与传统决裂。另一方面,
二者对那些为社会敏感或禁忌的东西都有大胆的表现,他们对传统小说的挑
战还表现在对“人”这一概念的诊释上:即注重揭示人性的一面,尤其是揭
示在文明外表掩盖之下的另一面—人物的内在本性,以及内心世界的混乱、
无聊与荒谬,从而暗示给读者一种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感。虽然两部作品都注
重探索自我,发现内心的心理历程,但展示给读者的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心
灵:前者是致人幻灭崩溃的黑暗之心,后者是赋予人新生的温柔爱心。同是
对主人翁心理历程的探索,但前者是在恐怖中幻灭,而后者却在爱情中重生。
分析中还发现,这两部作品虽然都流露出对摧残人性的欧洲文明的一种厌恶
和批判,却正有力地反衬出两位文学巨匠对社会责任及新文明回归的一种呼
唤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