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与虚无主义
【摘要】:
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虚无主义就是一种否定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思想。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虚无主义的理解又会有所不同。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父与子》中描写了俄国“农奴解放”前夕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并成功地塑造了十九世纪60年代由俄国社会底层浮起来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位年轻平民知识分子——虚无主义者巴扎罗夫的形象。本文对《父与子》中两代人的悲剧冲突以及主人公巴扎罗夫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剖析,揭示了屠格涅夫通过这篇小说所体现出来的虚无主义思想,即:作为俄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种社会思想,虚无主义具有其不可否定的进步性,它撼动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撼动了农奴制的改革,它使旧势力感到恐慌,为贵族自由主义所不容、为渐进改良主义所不容。同时,虚无主义自身也是虚弱的,它有着太多的局限性,在旧势力面前它显得有些盲目不知所措,它不清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对付贵族自由主义,对付顽固的农奴制度,它不能够彻底地了解自己与对手力量的强弱对比,它不会利用自身的优势集结联盟,甚至有的时候它还会伤害到无辜的追随者。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注定它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