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幸福问题的思考
【摘要】:什么是幸福?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境遇等等,人们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感受,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和感受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审视和体验。而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金钱成为公认的衡量是否幸福的价值尺度,这样,人们对幸福理解的偏差,以及异化的幸福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遭遇不幸。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对当今时代的幸福问题进行反思和过滤,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解析什么是幸福?如何实现幸福?
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视角比较和分析了古今中外哲学家、伦理学家对“幸福”的理解和阐释,对所形成的各种理论流派和观点进行总结。在西方主要有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而在我国古代则存在三种比较成熟的幸福思想:以德祈福思想、德福矛盾思想、以德为福思想;并且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幸福观”的理论贡献。其次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沿着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理论足迹,界说了“幸福”的基本内涵,认为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主客观的统一。并且,结合实际从幸福的纵向和横向进行分析,阐释了幸福的五个特性,既幸福具有超越性、单元性、差异性、个体性和社会性。再次为了进一步理解幸福的基本涵义,本文辨析了与幸福相关的一些邻近范畴,包括幸福与快乐、幸福与财富、幸福与健康、幸福与不幸,这样可以提升对幸福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那么如何才能在实现幸福的同时又避免苦难和不幸呢?如何争取到幸福或越来越接近幸福呢?本文结合前文对幸福问题的思考和解析,提出了争取幸福的基本路径,即知识是实现幸福的前提;道德是提升幸福的阶梯;创造是增进幸福的途径;享受是争取幸福的应有之义;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