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保险条约看德意志帝国时代的德俄关系
【摘要】:德国统一后,欧洲强权结构的变化是俾斯麦同盟体系成立的历史背景。它的目的是通过联合欧洲主要国家(俄国)来孤立法国,维护欧洲现状。同盟的基础是俄、奥、德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这也是同盟最薄弱的环节。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俄奥关系破裂。布朗热运动又使法德关系趋于紧张。这就为法俄接近创造了条件,俾斯麦同盟濒临崩溃的边缘。然而,俾斯麦却借助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纵横捭阖化解了危局。这是俾斯麦外交艺术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时期,同时也充分暴露了他所推崇的现实政治外交谋略的基本缺陷与历史局限。
柏林会议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一个包括俄国、奥匈、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复杂的同盟体系,欧洲的国际政治一时为俾斯麦同盟所左右,柏林成为欧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发的保加利亚危机却使俾斯麦同盟濒临破灭的边缘,俾斯麦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安排,暂时性的化解了这一危机。在他的一系列安排中,俄德再保险条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暂时性的巩固了俾斯麦的同盟体系。本文主要着眼于危机期间欧洲各大国尤其是德俄间展开的激烈外交角逐,以德俄再保险条约的签订为主线,来探究19世纪晚期德俄关系的总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