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语文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和人文底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方法论,它强调文学的教海功能和伦理价值。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的伦理价值,对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实现语文教育的教诲功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现实的意义。
本论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要批评方法,选取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我与地坛》、小说《荷花淀》、我国古代戏曲《长亭送别》、外国文学作品《项链》等四篇课文,挖掘作品中蕴涵的伦理因素,以期在教学中实现文本的伦理价值。《我与地坛》中作者的生命意识和感恩情怀,《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们身上体现的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长亭送别》中莺莺所体现的独立个性、反叛精神以及其超越功利、忠贞互爱的爱情婚姻观,《项链》中玛蒂尔德的诚实守信和自尊坚强,这些都是当代中学生非常可贵的精神养料,对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教材中还有许多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能开拓中学生思想境界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观念为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获得譬如热爱祖国、天下为公、学会感恩、懂得爱情、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有关人与国家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方面的伦理熏陶,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启迪和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