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监督县长
【摘要】:
监督是政府职能实现的有力保证,是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和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国家机器正常、协调、高效运转的主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公共权力的特点、人性的缺陷和地方主义的诱导,使得地方政府官员有可能滥用权力,故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成为一种必要。“郡县治,则天下治”,要治理好县域地方,就必须加强对县域官员的权力监督。县长是县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只有加强对县长的监督,才能保证县人民政府正常工作。由于在干部监督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成果均为规范研究,在县行政监督方面的专项研究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开展对县长监督的研究,可以说此课题极具开拓性。
本文从县级组织机构和权力分配关系上分析县域监督的特点,概述了监督县长的若干主张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项研究以C县监督县长的情况为例,从体系、机制、绩效三方面提出建立要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即应健全他律和自律体系,形成科学的监督网络;应将教育、监督、惩处和防范有机结合,形成长效的监督机制;应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打造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笔者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防范县政权中行政权力运作的弊端,有利于建立健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利于建立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
全文由导言、三个主干部分和结语构成。
在导言中,主要阐明论题的缘起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界定相关概念,如县长、县政府等基本概念;对相关文献予以述评;说明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和写作框架。
在第一部分,概述监督县长的相关理论。阐述马克思干部监督理论;评论西方的官员监督理论;同时从县长的时代地位和角色说明监督县长的必要性。
在第二部分,以湖北省C县为例,分析C县监督县长的体系构成、有效机制和绩效;并且三方面说明监督县长的不足及其原因。
在第三部分,探讨改善监督县长体系和机制的举措。笔者提出:应健全他律和自律体系,形成科学的监督网络;将教育、监督、惩处有机结合,形成长效的监督机制;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打造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
在结语中,笔者指出,由于监督县长的体系尚不健全,应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县长监督中的一些现象,并尽量充实监督县长的长效机制。
本文创新或特色之处有:
一、选题新。监督问题甚为敏感,现存研究较弱,几乎没有系统而详实的论述。在干部监督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成果均为规范研究。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开展对县长监督的研究。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试图在这方面为行政监督研究拓展出一个新的层面。
二、提出改善监督县长体系的举措的探讨。主张健全他律和自律体系,形成科学的监督网络;将教育、监督、惩处和防范有机结合,形成长效的监督机制;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打造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
|
|
|
|
1 |
李凤华;;试论行政监督的作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
2 |
李春德;;发展民主政治 强化行政监督[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3 |
蔡放波;;我国行政监督的问题及对策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王伟萍;;健全行政监督机制的若干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5 |
陈兵兵;;健全行政监督机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6 |
李荣华;;试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完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7 |
刘红波;张锐昕;;电子政务在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中的作用及运行策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8 |
董国良;;试论非国家机关行政监督的作用及完善的途径[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9 |
李文山;周同喜;;加强军队行政监督的现实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10 |
刘平;诸晓鸣;;对行政的监督现状评估及对策报告[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