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
【摘要】:
家训主要是长辈教诲后代子孙如何治家处世的训诫,又可称为家诫、家范、家法、家规、庭训、遗训、遗诫、规范、劝言等。在古代家训中,关于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论述占有很大篇幅,但是经济活动终究是家庭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如何去处理这些经济事务乃是关系到家庭稳定和兴衰的关键。因此,家训作者在对子孙进行教诲时,如何治家理财就成为家训中的重要内容。
家训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都有一些代表之作,尤其是北齐的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的出现,遂使家训系统化和社会化,真正开启了后世家训之作的先河。宋元时期,家训写作蔚然成风,家训作品层出不穷,成为我国传统家训的繁荣时期。到了明代,家训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家训进入族谱,常常累代纂修,家训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商贾家训兴起,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明代成为我国传统社会家训的鼎盛朝代,为我们研究明代家庭的经济观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从家训中考察明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经营理财观念,从中可以反映出明代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显现出某些新的发展趋势,可以让我们对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多一些具体而真实的认识。
本文仅在明代家训的范围内对其所涉及的经济观念进行论述和分析。主要从家庭经济管理、土地及地租、商品货币、消费、同居共财与析产分居和其他一些方面的经济观念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探讨,着重分析了这些经济观念在明代的特点、发展及转变,并探究这些经济观念背后所潜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揭示其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以考察明代经济的若干发展特征及其历史演变,从而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并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经济发展和家庭教育服务,这将会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