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
【摘要】:
出版行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近几年来,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状况呈现出可喜的势头,主要表现在: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已经大大地减小;中国图书在国际书展大放异彩;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出版业自身探索“走出去”的合资合作渠道,不断转危为机等。可以说,中国图书在国际上的受重视程度和地位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借助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中国文化和图书愈发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但是,逆差的减小仍然无法否认中国图书在西方社会依旧未进入主流文化,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够这一事实。本文详细分析了其中原因:首先还是在于东西方的文化的差异;其次是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和“多头管理”的混乱;同时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化运作还不够成熟,还未形成具备实力的竞争力;中国出版代理人机制的“悬空”;人文社科以及优秀文学作品还没有完全走出国门;高级翻译人才和贸易人才的缺乏也是让人担忧的。
本文就如何加大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第一,政府制定法律保障及经费支持是最为关键的,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制定一整套有利于文化产业海外发展的政策和评价标准,建立专项基金扶持出版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队伍,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第二,要积极借鉴、学习、结合国外出版业“走出去”成功模式的经验,出版业自身要积极主动,努力寻求更多突破口;从“文化输出”逐渐向“资本输出”转移,实行“本土化战略”;不断转变手段和观念,让更多的中国精品图书呈现在世界面前,让世界来“阅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