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
【摘要】:
2007年10月1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因为“在创造以及传递有关人为气候变化知识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所需要的各种度量上所打下的坚实基础”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证明了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开始,人类生活的地球正在经历一场逐渐的波动式的全球变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众多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全球近百年气温具有升高趋势,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1906-2005年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74℃;全球降水格局与气温变化相伴,20世纪全球降水总的格局是中纬度地区降雨量增大,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降雨量有所下降,而南半球的降雨量也有增大的趋势。
对中国1957-2007年的气温资料研究显示中国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全球气温升高趋势相一致;中国1957年以来的降水资料表明中国的降水量保持稳中有升,但上升趋势不如气温那么明显。
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已做的研究及不足之处。
本文在研究武汉市五十多年来城市气候变化的基础上,针对武汉市的居民用电量及用水量对城市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武汉市50多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四季温度变化、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武汉市50多年来的降水量变化,并简要分析了武汉市50多年来日照、湿度和极端天气情况。经过对1951-2007年的武汉城市气候变化的分析,得出武汉市城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比较一致,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长趋势为0.33℃/10a;各季气温变化中以冬季气温线性增长幅度(0.449℃/10a)最大,春季气温增长幅度(0.447℃/10a)仅次于冬季,研究还发现武汉市城市气候具有快暖慢湿的发展趋势。
本文选取了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明显的居民用电量和城市用水量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利用SPSS、Excel等软件,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分析结果显示,近些年来气候作用下的居民用电量和用水量对城市气候变化响应程度都有增大的趋势。这样结合实例研究能为武汉市城市供电及供水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