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鄂东地域文化对废名小说的影响
【摘要】:出生于鄂东黄梅的废名,小说创作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他的小说不仅表现了大量的鄂东地域环境,而且艺术精神深受鄂东地方文化影响。本文试图从鄂东地域文化视角剖析废名小说,全面梳理鄂东地域文化与废名小说之间的关联。鄂东地域主要是指大别山以南、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黄冈市所辖行政区域和武汉市新洲区。在这片土地上曾诞生过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如道家文化、矿冶文化、医药文化、戏曲文化、佛禅文化等地域文化。废名成长于鄂东黄梅,正好处于鄂东文化辐射的核心地带,其文学创作、美学观念和审美追求就不能不受这里的文化影响。废名小说前后期风格的迥异,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支撑其“文学是梦”的哲学观念不同,导致他世界观和美学追求的改变,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追求。早期,支撑‘梦’的是儒家的经世致用情怀,他积极关注现实世界的动态,努力寻找着农业社会中的美与善。后期,支撑‘梦’的是佛家的消极避世,所追求的是个人内在的心灵解脱,寻找的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废名小说中有大量鄂东地域描写,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地域环境,而且有特色各异的人民。通过分析小说里淳厚朴质的农民、顽皮稚嫩的孩童、亦僧亦俗的僧人等形象描写,可以看到鄂东乡民的人性美;通过分析小说中真实存在的地域特征表现,可以看到鄂东地域的环境美;通过分析小说中方言民俗的展现,可以看到鄂东的民俗美。这样挖掘出废名小说中表现的鄂东地域风物景观,反向证明了鄂东地域文化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起的作用。鄂东地域佛禅文化浓厚,生活此间的人民深受禅宗文化影响,大多笃信佛教,废名自不例外,自幼接受家乡鄂东黄梅的禅宗文化浸淫并深受影响,其至思方式和艺术精神都带有浓重的参禅倾向。从他成熟期小说语言的跳跃留白、艰涩难懂,到“坟”、“桥”、“黄昏”等具有禅气的意象出现,再到其小说意境空灵带有浓厚的禅味中,就可以看到废名的佛禅艺术精神受鄂东禅宗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