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
【摘要】:伴随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尤其是2004年研究生招生扩招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人数迅速增多,在研究生数量剧增的同时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到普遍关注。
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属于我国研究生培养对象中的特定群体。民族高等院校却没有充分考虑“双少”研究生的特点,在教学方面忽略了“双少”研究生知识、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采取与其他研究生相同的教学方式,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管理方面,民族高等院校也很少考虑“双少”研究生的民族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管理方式实行的是统一管理。同时,社会和主管部门也没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措施,这使得“双少”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证。
本文从以上背景着手,在提出研究对象、目标和研究思路后,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综述、分析、调查和整理,分别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内部质量保证理论,对“双少”研究生在民族院校的培养过程进行了全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期望得出“双少”研究生质量保证模式,以此来保证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文章意义亦在于此。
对于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问卷,找出“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借助问题进而分析在高校培养过程中影响“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得出了学校物质条件、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学校管理、导师指导、学生自身等五大影响因素。接着详细讨论了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存在的问题,随后探讨了学校管理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从“双少”研究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入,分析了问题的源头。为保证和提高“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做出相应的研究铺垫。文章末尾,综合运用研究生内部质量保证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双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富有成效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在高校内部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了“学校物质条件是保证、学校管理是前提、课程与教学是核心、导师指导是关键、研究生个人是根本”这样一个提高“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保证机制。
民族院校中“双少”研究生规模虽小,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部分,“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我国高校整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水平。民族院校,由于承载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对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质量培养过程的研究,能起到相关的正面作用,促进我国“双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