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出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日益呈现增多之态势,因此,如何减少和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笔者通过收集案卷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在湖南省L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表现出如下特点:在当地犯罪总数占据了一定比例、犯罪主体年龄趋向低龄化,法律知识欠缺,犯罪类别以暴力性犯罪和侵财型犯罪为主,趋向于团伙作案,多表现为激情犯罪,且犯罪行为具有反复性。
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和不同交往理论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在家庭方面,父母关爱、家庭教育、父母管制的缺乏以及家长错误思想的误导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学校方面,应试教育的模式化、心理和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以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恶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体制的缺陷、法制的不完善、基层组织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不良文化等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严重性。
针对原因,本文提出通过强化家庭教育、发挥学校基础作用、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立法、发展农村经济、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等措施来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把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到有效的监管下,使他们真正得到关心、爱护与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