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起步离合器智能预测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无级变速器(CVT)凭借其优异的乘坐舒适性、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被认为是未来自动变速器的发展主流,大力开发无级变速器已成为汽车工业界的共识。起步离合器控制是CVT关键控制技术之一,CVT起步离合器电液执行机构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非线性,基于传统机理模型的控制技术未能准确反映离合器执行机构的真实性质,控制效果较差。不仅如此,在我国发展其他自动变速器(AT、DSG、AMT)都面临这一共性技术难题。围绕CVT起步离合器控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CVT离合器的基本结构,总结了CVT离合器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某国产汽车发动机的台架试验,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建立发动机转速扭矩模型。介绍了离合器的起步控制性能评价标准冲击度和滑磨功。分析了离合器电液控制的控制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离合器机理模型。
(2)常规的机理模型忽略了油温、占空比变化率、泄漏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模型精度差,采用近年来发展较好的支持向量机构建一个可应用于实时控制的与被控对象相对应的黑箱预测模型。在CVT离合器液压控制实验台进行试验,以高速开关阀占空比及其变化率、油温为模型输入,离合器接合压力为模型输出,采用经过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基于SVM的离合器控制系统预测模型。通过RBF神经网络建立了离合器控制系统预测模型,将之与常规传递函数机理模型、SVM模型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对比发现RBF神经网络和SVM建模方法均优于传统机理建模方法,相比于RBF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能更好的反映液压执行机构的真实性质,在样本数量较少时也能比较准确的预测离合器压力。
(3)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驾驶员起步意图进行推理,分别建立了基于常规机理模型的离合器模糊控制整车仿真模型和基于SVM预测模型的离合器模糊控制整车仿真模型,并分别在不同油门开度下进行了整车仿真,比较结果显示基于SVM模型的起步冲击度和滑磨功均小于前者。最后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在合作单位的支持下在国产野马车进行实车试验,试验证明仿真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
|
|
|
|
1 |
唐世颖;;一种结构新颖的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自由滚珠式无级变速器[J];电子机械工程;1985年01期 |
2 |
苏连元;;无级变速器从动轴部分的改进[J];航空制造技术;1985年04期 |
3 |
杨星原;机械传动专业学会无级变速器专业委员会成立[J];中国机械工程;1990年06期 |
4 |
刘合法,何维廉;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效率计算[J];传动技术;1997年04期 |
5 |
陆克久,马太民;无级变速器(CVT)的现状与发展动向[J];天津汽车;1998年04期 |
6 |
梁锡昌,王光建;摩托车无级变速器的研究[J];机械传动;2003年05期 |
7 |
罗新闻
,梁春兰;奥迪01J型无级变速器(CV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4年08期 |
8 |
郑立;;ZF公司的新型CVT无级变速器[J];汽车与配件;2004年51期 |
9 |
薛庆文;;最新自动变速器及无级变速器常见故障剖析(三十一)[J];汽车维修技师;2008年07期 |
10 |
陆钟;钢珠钢盘无级变速器的优化计算[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
11 |
覃晓华;;一种新颖的三角皮带无级变速器[J];机械制造;1985年01期 |
12 |
段钦华;带式行星─差动轮系无级变速器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13 |
张维福;两种新型无级变速器[J];汽车与配件;1999年30期 |
14 |
刘振军,秦大同,李培军,龚为伦;汽车牵引式无级变速器及速比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
15 |
杨明;;福特对变速器产品阵容进行调整[J];轻型汽车技术;2003年01期 |
16 |
毛志伟,张华;一种新型脉动式无级变速器机构运动分析与运动仿真研究[J];机械传动;2005年03期 |
17 |
蒋成基;;奥迪无级变速器故障3例[J];轻型汽车技术;2008年04期 |
18 |
白帆;;有价有市——试驾长城炫丽CVT[J];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09年11期 |
19 |
亓家祥,贾明久,邵晓荣;钢环分离锥式无级变速器弹流润滑膜厚的计算[J];燕山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20 |
何晓春,金国栋,冯樱,罗永革;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控制策略的实现[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