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进士籍贯分布及分流研究
【摘要】:
晚清时局动荡,内外交困,八股取士的科目人才不足以应时务,人们变革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科举制度不断演变。人物的地理分布既有自然环境的因素,亦涵盖着人文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受自然环境、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状况等的影响,晚清进士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均衡性。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学术文风鼎盛的江浙地区,人文荟萃,科甲联翩。东北、西北、西南各省,地处边陲,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开发较迟,经济落后,文风不高,故进士稀缺。
晚清仕进重科举、重正途。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学而优则仕”为价值取向,大部分进士入仕为官,有的位列封疆大吏,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然而随着西方思潮的激烈涌入,中西文化不断冲撞、交融,传统的人才结构及人才流向发生了根本变化。晚清进士或投身于政界、军界,或投身于工商界、教育界,或投身于文艺界、科技界,走上了更加宽广的成才之路。
本文初步探讨了晚清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进士的仕进及分流,并以清代行政区划为准,着重对晚清进士的籍贯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对其分布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进一步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发展的状态对人才分布的影响,研究在风云激荡几十年中的晚清进士群体,探讨晚清人才的地理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