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研究
【摘要】:热浸镀锌并经过合金化处理的高强度钢板,由于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且成本较低,是汽车外板的首选材料。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生产此类钢板,也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为了改善镀层表面质量,锌池中常添加一定量的Al;同时从钢板或镀锌硬件中析出的合金元素,如Cr、Mn等,会跟熔融的Zn-Al合金发生相互作用,影响Zn-Fe反应,从而影响镀锌过程和镀层质量。因此,本工作中围绕Zn、Fe、Al、Cr四种组元的相互作用,测试了相关相图、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镀层组织的影响并对界面反应过程进行模拟,为控制镀层组织、提高汽车外板的表面质量建立理论基础。
本工作中,结合扩散偶法与平衡合金法,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测定了Zn-Cr二元系、Zn-Fe-Cr三元系450℃和600℃等温截面,为Zn-Fe-Cr体系的热力学计算和建立高元体系的相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以基于陈氏晶格反演获得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为基础,模拟了合金元素对FeZn_(13)镀层组织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仪法准确测试FeZn_(13)的晶体结构,并在Fullprof软件中利用Rietveld方法精修晶体结构,之后对FeZn_(13)的晶体结构以及合金元素在FeZn_(13)中的原子占位和溶解度进行了原子级模拟,为系统研究合金元素对镀层组织的影响积累了基础的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利用SEM和EDS研究了纯铁在含Al和Cr的几种锌池中获得的镀层组织。在锌池中加入一定量的Cr以后,镀层的表面生成新相τ_1;含Cr锌池中加入0.1 wt%Al时,镀层组织由δ、ζ、η以及τ_1组成;含Cr锌池中Al含量为0.2 wt%时,镀层中的δ层变薄,ζ层由整齐的带状变为疏松的块状,在ζ相之间有diffuse-Δ出现;在480℃浸镀时,镀层中没有ζ层。根据扩散通道理论探讨了加Al和Cr导致镀层组织变化的原因,并建立了镀层形成的机理模型。
本工作中以Al的扩散为动力学控制环节,分析了界面反应中化合物形核生长过程。分三阶段,即铁的快速溶解、抑制层的形核长大以及抑制层的固态扩散生长,建立了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可以确定抑制层完整形成的时间;可以确定镀锌过程中消耗的总铁量、总铝量和抑制层的厚度与锌池中Al含量的关系。本工作对确定最优化的锌池铝含量、控制镀层组织,减少锌渣的生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是开发锌池管理工具的理论基础。
|
|
|
|
1 |
李应明,谢桂兰,肖良红;锌基合金凸模固定板在冲模中的应用[J];热加工工艺;2003年05期 |
2 |
余春;肖俊彦;陆皓;;1.0%Zn,Ni对Sn-3.5Ag/Cu界面反应及化合物生长的影响[J];焊接学报;2008年03期 |
3 |
郑智受,周雄辉,金玉元;锌基合金冲模的寿命[J];模具工业;1981年04期 |
4 |
张德生;;几种合金元素对Zn-27%Al合金抗老化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7年09期 |
5 |
刘细芬;黄鹤辉;;模具用锌基合金的特点与展望[J];煤矿机械;2007年12期 |
6 |
吴自明;;锌基合金及其在模具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年05期 |
7 |
徐国兴;锌基合金制作精铸叶轮用的压蜡模[J];模具工业;1984年06期 |
8 |
;新型代铜材料——液态模锻高铝锌基合金在机械制造方面应用取得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12期 |
9 |
韩培兰;SJ4锌基合金在掘进机上的应用[J];航天工艺;1997年02期 |
10 |
阎俊萍,阎英,李文学,王玉峰;锌基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J];物理测试;1997年03期 |
11 |
武江;刘贵甫;张洁;;耐高温锌基合金牺牲阳极的研制[J];有色矿冶;2007年03期 |
12 |
刘细芬;;模具用锌基合金的特点与展望[J];铸造技术;2007年12期 |
13 |
傅俊旭;大型汽车覆盖件锌基合金镶钢拉伸模[J];模具工业;1991年06期 |
14 |
王智民,黄积荣,张冀粤,吕振林;工艺参数对砂型铸造锌基合金(ZA27)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铸造技术;1995年03期 |
15 |
易大展;锌—铝—铅三元合金[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84年01期 |
16 |
施三行
,叶学钧;锌基合金底材一步法退铜—镍—铬[J];材料保护;1985年06期 |
17 |
张维盛;;橡皮锌基合金组合成型模[J];机械工人.热加工;1985年12期 |
18 |
涂益民,张柯柯,谢敬佩,陈大柔;锌基合金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1994年04期 |
19 |
王智民,黄积荣,张冀粤;混合稀土对高铝锌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20 |
苏登国,徐勇,王建民;ZA23高铝锌基合金的铸造[J];石化技术与应用;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