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休谟美德思想研究

崔家友  
【摘要】:随着当代西方美德伦理的复兴,休谟的美德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休谟美德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英国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时期。休谟美德思想表现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主要观念。其美德思想吸收了古希腊伦理学中的美德概念,也吸收了当时主流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经验主义伦理学方法和情感主义元素。其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探究人性规律为目的的人性哲学;二是以探究客观事实为目的的经验主义;三是指向道德实践的情感主义。休谟美德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美德的心理机制。美德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特质;美德的判断基于人的情感和理性的认知,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美德的生成依赖个体道德情感和趣味的培养。二是美德的道德地位和价值来源。美德在价值上优先于道德行为以及行为后果;美德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道德动机的善以及美德产生的效用。三是对美德的分类,休谟根据美德是否是由人的天性自然而然发生,并自然而然得到人们的称赞,把美德分为自然美德和人为美德。自然美德主要是移情和仁慈,人为美德主要是正义。休谟基于美德的效用和愉悦性以及自我和他人的区分,把品质划分为“对他人有用的品质”,“我们自己有用的品质”,“直接令他人愉快的品质”,“直接令自己愉快的品质”。这一种分类方式实质上区分了两种道德类型,一是基于直接的道德情感的利他的积极道德,一种是基于协商和约定的规则体系的消极道德,用于规约个体权利。第二种分类是要说明美德的效用和愉悦性,休谟通过阐述这四种品质,是要把美德的价值建立在我们的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这是对神学和苦行主义的道德哲学的颠覆。休谟美德思想的首要影响就在于其道德心理学,安斯库姆、威廉斯等人正是受到休谟道德心理学的启发,对现代道德哲学进行批评,复兴了美德伦理学。休谟的美德思想主要是一种与道德判断首要相关的道德心理学理论,虽然它包含着美德伦理学的某些重要主张和观点,但不能把他的伦理学思想狭窄地划归为美德伦理,这对休谟的伦理学思想研究来说是以偏概全。对休谟美德思想的发展主要是以斯洛特为代表的美德伦理学家构建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它与当代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伦理学构成了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种最为重要的流派。考虑到当今美德伦理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休谟的美德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伦理学方法上,休谟在探究德与恶时使用的是彻底的自然主义的经验论方法,从趋势上看,它是未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美德的主要方法。休谟对理性和情感在道德心理机制中作用的论述促使美德伦理学家率先开始关注情感在伦理生活中的位置,重新开始重视情感在道德心理活动、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启示美德伦理学家重新回到经验论道德心理学路线,着力于道德心理学基础的夯实,而不是急于构建美德伦理学体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华杰;休谟问题组和浑沌理论[J];哲学动态;2000年03期
2 易力;求解休谟问题的新尝试──《事实与价值》评介[J];哲学动态;2001年08期
3 孙美堂;探索解决休谟问题的实践方式——读孙伟平《事实与价值》[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韩东屏;解休谟问题[J];河北学刊;2001年04期
5 熊明;休谟问题的逻辑正解[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杨媛,陈晓平;“是”与“应该”之间的鸿沟消失了吗?——评盛庆王来教授关于休谟问题的解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熊在高;求解休谟问题的全新思索——《事实与价值》评介[J];理论前沿;2001年12期
8 周玲,李永海;论休谟问题的逻辑解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铁省林;休谟问题及其效应[J];文史哲;2004年05期
10 颜青山;;论价值论领域的休谟问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1 曹文斌;简议休谟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2 顿新国;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13 尹星凡,黄承烈;休谟问题及其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4 李大志;;关于“休谟问题”的新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5 王刚;;休谟问题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3期
16 孙传文;操维琦;;恻隐之心解决“休谟问题”初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17 张友良;;实践:“休谟问题”的终结之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8 杨晓东;陈辉;姜李;;“休谟问题”的价值困境及其当代解答[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19 刘张华;;从休谟问题到休谟定律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1期
20 高天平;;试析休谟问题的本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华夏;;休谟价值问题和逻辑经验主义的第三个教条[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荣立武;孙明湘;;休谟的困境[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关巍;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孙樱英;休谟的自我学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王松岩;人性与德性:休谟人性视阈下的道德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汶红涛;人性、自由与正义[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家友;休谟美德思想研究[D];吉首大学;2017年
2 宓小斐;对休谟问题的形式探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赵楠楠;休谟的概然性思想探析[D];南京大学;2013年
4 邓义林;休谟宗教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路劭然;休谟道德动机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任为;论康德对普遍因果原理与特殊因果律关系的处理[D];深圳大学;2017年
7 孙艳杰;戴震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8 刘海伟;论休谟哲学的“超越论”动机[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克毅;休谟怀疑主义思想简论[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刘林鹰;“休谟问题”之探讨[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全培;绕不过去的休谟[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来梵;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N];法制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