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湿气候地区多层墙体热湿耦合迁移特性研究
【摘要】: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变化剧烈并且长期处于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墙体的热湿迁移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为理论基础、以建筑围护结构内的热湿迁移及湿积累问题为工程背景对南方热湿气候地区多层墙体的热湿耦合迁移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首先,对热湿气候地区多层墙体的传热传质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在Budaiwi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相变以及墙体内部液态水传递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将墙体与周围介质的质量、能量传递过程作为问题的边界条件处理,将墙体内部水分的蒸发冷凝换热作为能量守恒的一部分。该模型以空气含湿率和温度为驱动势,避免了多层材料交界处或材料与空气边界处的不连续现象,从而可将材料内部的热湿迁移过程与材料表面吸放湿过程联系起来,使分析过程变得简便。
利用有限容积法对模型进行离散,为了确保数值稳定性,采用隐式格式。用系数更新法将非线性离散方程组化为线性方程组,然后利用Gauss-Jordan消元法对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开发了分析计算程序。对数值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良好。室外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偏差为4.2%,平均温度偏差为1.1K,室内侧分界面处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误差为5.7%,平均温度偏差为0.95K。
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的实验测试方法。以水泥砂浆-砖-水泥抹灰墙体为代表,在实际气候条件下对长沙地区1月份和7月份空调房间外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进行了测试。对该红砖墙体而言,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1)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该红砖墙体内的温、湿度变化都存在着很强的耦合作用,并且温度对湿度的影响尤为显著。
(2)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水泥砂浆与红砖界面处的温度、湿度都严重受到室外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室内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比较小,红砖与水泥抹灰界面处的温度、湿度主要受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变化较小。
(3)在夏季和冬季进行空气调节时,不论阴雨天还是晴天,水泥砂浆与红砖界面处的相对湿度均有可能达到饱和状态,并有相当长的时间该位置的相对湿度高于80%。
(4)在夏季时,内表面贴有发泡塑料壁纸的墙体2内各界面处的温、湿度普遍比没有贴壁纸的墙体1内相应界面处的要高;在冬季时,两种墙体内各界面处的温度基本相同,但没贴壁纸的墙体1内各界面处的湿度比贴壁纸的墙体2中的湿度要略高。
(5)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阴雨天气候对墙体内的含湿量影响都很大,会造成水泥砂浆与红砖界面处的相对湿度长期接近饱和状态,并且存在水分凝结现象。
(6)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对墙体内的温、湿度变化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且明显影响着墙体内温湿度的分布规律。
以所建立的热湿耦合传递模型为主模型,以忽略太阳辐射影响的热湿传递模型为子模型1,以纯导热模型为子模型2。将主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与子模型1和子模型2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太阳辐射和湿传递对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
根据Motakef和EI-Masri的热湿同时传递理论,将水蒸气冷凝看成是湿源、热源、蒸汽汇,建立了冷凝区域内的热湿同时传递方程。给出了稳态阶段和瞬态阶段湿区域位置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解得出了墙体内的冷凝率分布函数、液态含湿量分布函数以及达到临界含湿量所需的时间。根据湿分布情况得出了冷凝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利用自编程序对南方地区几种典型墙体的热湿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根据室内产湿率、换气效率及室内外温度条件得出了基于预防霉菌生长的墙体的最小热阻的确定方法。
|
|
|
|
1 |
余延顺,马最良;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夏季运行工况的传热传湿数学模型的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4年01期 |
2 |
陈会娟,陈滨;多孔建筑材料热湿传递过程的研究[J];暖通空调;2004年11期 |
3 |
陈友明,王盛卫;计算多层墙体响应系数的频域回归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4 |
于水;张旭;;围护结构内热湿耦合数值模拟分析[J];建筑节能;2010年07期 |
5 |
陈友明,周娟,王盛卫;基于系统辨识的多层墙体z-传递函数计算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6 |
陈建斌;孔令伟;赵艳林;吕海波;;非饱和土的蒸发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
7 |
李灏,张春路,丁国良;计算墙体反应系数的模型降阶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7期 |
8 |
苏向辉,昂海松;建筑构件内热湿耦合过程分析中的传递函数解析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9 |
丁国良,张春路,李灏;模型降阶法计算墙体Z传递函数[J];暖通空调;2002年03期 |
10 |
彭昌海;用热电类比方法计算多层墙体的温度响应[J];暖通空调;2005年11期 |
11 |
李凤志;李毅;曹业玲;;求解织物热湿耦合方程的控制体-时域递归展开算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2 |
陈友明,周娟,左政;用频域回归方法计算墙体周期反应系数[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3年01期 |
13 |
徐宇工;贾子乐;卢梅;;EPS保温板板间缝隙对复合墙体传湿的影响研究[J];建筑科学;2010年08期 |
14 |
张乐;陈友明;;太阳辐射对南方多层墙体热湿性能影响的研究[J];建筑科学;2010年10期 |
15 |
许锋,苏向辉,昂海松;墙体内热湿耦合过程分析中的传递函数解析法[J];计算物理;2004年05期 |
16 |
郭兴国;陈友明;邓永强;张乐;;Budaiwi模型的修正及实验验证[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2期 |
17 |
詹同济;;支挡结构的新构思——薄壁墙体结构[J];铁道标准设计;1989年12期 |
18 |
冯雅,陈启高,王尔其;钢筋混凝土火灾下热湿耦合热过程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9 |
陈友明,王盛卫;多层墙体瞬时热负荷计算新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20 |
;期首语[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