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反馈和自适应方法的混沌控制和反控制
【摘要】:自从人们发现第一个混沌模型以来,混沌在各个学科领域受到了学者们日益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发展前景的研究课题。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混沌理论研究得到了不断深入发展,目前人们已经提出各种不同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混沌控制。混沌控制可以分为两大类:若混沌是有害的,则消除或抑制混沌;若混沌是有益的,则设法产生或强化混沌,即混沌反控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简单回顾混沌研究的起源、研究历史及重大突破,概述几个常见的混沌定义、混沌的普适性以及研究混沌的数学理论工具,同时介绍混沌控制的内容及常用的控制方法。并引入几个常用的稳定性理论以及动力系统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应用作准备。
利用Routh-Hurwitz准则分析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给出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谱,详细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从理论上用Routh-Hurwitz准则得出了将系统控制到平衡点时控制增益应满足的条件,根据Hopf分岔判据得到系统产生稳定极限环时控制增益的临界值,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实现了系统周期轨道的控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成功的将混沌系统控制到平衡点和周期轨道。
基于Routh-Hurwitz稳定性理论及Hopf分岔理论分析了四维Qi系统第二类非零平衡点的动力学特性并绘制分岔图及最大Lyapunov指数谱。采用基于系统变量为观测量的参数自适应控制器实现Qi系统混沌控制,该控制器能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在参数受到较大扰动的情况下使系统保持渐近稳定,并利用Lyapunov直接方法证明了受控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证明文中采用的控制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详细分析了超混沌Lu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根据Routh-Hurwitz稳定性理论研究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Hopf分岔理论推导出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条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及规范型理论推导发现系统Hopf分岔是不稳定的。采用具有线性项的Washout滤波控制器成功延迟了系统Hopf分岔的产生,然后在原有的控制器中增加非线性项,通过推导得到受控系统Hopf分岔稳定的条件,研究发现只要选择合适的控制增益就可以同时实现受控系统Hopf分岔的延迟及稳定控制。该控制器最大的特点是施加控制器后并不影响系统的平衡点的结构。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结果验证所采用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采用状态反馈方法实现Lorenz系统的反控制,得到一个新的三维混沌系统,强化原系统的混沌。应用中心流形理论研究该新系统非双曲平衡点的局部分岔。通过数值计算给出该系统的分岔图、最大Lyapunov指数谱及相图,详细分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最后设计该新系统的模拟电路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电路系统仿真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说明该混沌系统是可实现的。
|
|
|
|
1 |
罗晓曙,陈关荣,汪秉宏,方锦清,邹艳丽,全宏俊;状态反馈和参数调整控制离散非线性系统的倍周期分岔和混沌[J];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2 |
郑瑜;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与控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5年02期 |
3 |
李曦,唐小琦,周云飞,陈吉红;一类抑制扰动的H_∞ 状态反馈非线性控制器设计(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6期 |
4 |
房庆祥;线性奇异系统的H_2控制:状态反馈情形[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5 |
田伶改,张志海;状态反馈极点配置的一个新方法[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996年03期 |
6 |
陈冲;非线性状态反馈的输入输出解耦控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7 |
颜玉崇;二次积分系统无状态反馈变结构控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1期 |
8 |
马合保,原新生;广义不确定系统状态反馈鲁棒H_∞控制器设计[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9 |
张竹青;;奇异系统的干扰解耦[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
10 |
张福恩;状态反馈极点配置问题[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6年03期 |
11 |
马合保,刘永革;广义线性系统状态反馈H_∞控制器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2 |
焦晓红,秦化淑,申铁龙;具有有界摄动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6期 |
13 |
周先锋;蒋威;;时滞时变系统的能稳性[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4 |
赵晓晖;一类时变系统鲁棒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的稳定性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4期 |
15 |
张青林;特殊的多变量系统等价变换及其在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6 |
刘晓平,盖如栋,张嗣瀛;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反馈稳定化[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年05期 |
17 |
邓燕妮,胡荣强,范林,肖祥慧;H~∞ 控制理论研究与展望[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18 |
向峥嵘,胡维礼,郭治;非线性离散系统的反馈线性化[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8年05期 |
19 |
刘纪芹;改进的动态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稳定控制[J];山东科学;2001年03期 |
20 |
赵益波;张道秧;;统一混沌系统的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解耦控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