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2020年实现国家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引领下,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贵州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仍然生活在远离中心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靠山吃山”、依赖传统小农经济是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存状况。因而,了解贵州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与分布情况,从而增强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行政行为的针对性,探究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缘由,并依此给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贵州实现全面脱贫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释了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的核心概念、理论依据及其政策有效性特征,并试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地方政府在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经分析认为,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有:扶贫政策没有完全体现公平、正义原则;扶贫政策没有充分为扶贫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扶贫政策对于民族地区脱贫的长期导向性不足;扶贫政策执行可行性低且实施过程难以把控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点:政策单元过大或过小未切合当地实际;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够重视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且知晓率低;扶贫政策实施主体较为单一等。然后,作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探讨了解决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第一,扶贫政策制定须贯彻公平性、正义性、战略性思想;第二,扶贫政策制定要切合客观实际;第三,扶贫政策要坚持救助与开发并举;第四,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并提高农民的知晓率;第五,提倡扶贫政策主体多元以增强政策执行活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