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溴二苯醚催化合成及精制工艺和工艺条件优化研究乙嘧硫磷合成初步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采用新型金属型催化剂催化合成十溴二苯醚的溴素法和氯化溴法两种新工艺;利用均匀实验设计和单纯形优化试验技术对两种新工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分别确定了两种工艺路线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筛选,确定了一种十溴二苯醚的精制新工艺。
研究表明,新型金属型催化剂与传统的三氯化铝和三溴化铝相比,其活性更高,能使二苯醚溴化完全,并且克服了传统催化剂三氯化铝和三溴化铝极易潮解、吸水,不易运输储藏,使用不方便的缺陷。用氯化溴法催化合成十溴二苯醚,与传统的溴素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副产物为氯化氢而不是溴化氢,提高了溴素的利用效率。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考察了影响溴化反应的因素,通过单纯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如下:
氯化溴法催化合成十溴二苯醚新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苯醚与氯化溴的比(摩尔)为1:13,催化剂用量为二苯醚质量的10%,二苯醚滴加温度12℃,回流反应时间7.2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十溴二苯醚精品收率可达97.1%。
溴素法催化合成十溴二苯醚新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苯醚与溴素的比(摩尔)为1:30,催化剂用量为二苯醚质量的20%,二苯醚滴加温度30℃,二氯甲烷与二苯醚比(体积)为5:1,回流反应时间5.5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十溴二苯醚精品收率可达95.3%。
十溴二苯醚粗品经氯仿初洗后,以二甲苯作溶剂,用稀碱溶液除去粗品中的游离溴,母液负压脱溶得白色十溴二苯醚精品,其溴含量83.1%,溶点304~309℃。该精制工艺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
|
|
|
|
1 |
;浙江省富阳向新化工厂产品介绍[J];阻燃材料与技术;1998年01期 |
2 |
;浙江省富阳向新化工厂产品介绍[J];阻燃材料与技术;1998年05期 |
3 |
张国依;;十溴二苯醚中试生产已鉴定[J];粘合剂;1985年01期 |
4 |
库少英;;十溴二苯醚装置建成[J];石油工程建设;1992年02期 |
5 |
苏静;十溴二苯醚的提纯研究[J];苏盐科技;1998年04期 |
6 |
杨泽慧,陈声宗,叶姣,欧春艳,邹武德;溴素法催化合成十溴二苯醚及其精制新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2002年03期 |
7 |
高翠玲;刘春宏;王恬;邴欣;黄延敏;贺祥珂;袁浡;刘文鑫;陈淑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中的十溴二苯醚[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2期 |
8 |
周庆海;;降低十溴二苯醚中游离溴含量的方法[J];精细石油化工;1993年02期 |
9 |
付丽荣,曲波,刘治钦;溴系阻燃剂十溴二苯醚的合成[J];山西化工;1996年04期 |
10 |
;聚合物型含溴阻燃剂[J];浙江化工;1996年03期 |
11 |
于莉,肖卫东,程新建,汪文俊;十溴二苯醚与Sb_2O_3对EPDM/PP的阻燃化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4年02期 |
12 |
余璐;;瑞典湖泊、海洋中十溴二苯乙烷和十溴二苯醚的浓度及潜在来源[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
13 |
王云芬;;十溴二苯醚生产中的几个问题[J];阻燃材料与技术;1990年01期 |
14 |
陈雪娇;金丹凤;丁海涛;赵宇华;;十溴二苯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年05期 |
15 |
李纠,苏亚玲;溴系阻燃剂的生产和发展前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6 |
;简讯[J];塑料工业;2005年11期 |
17 |
黄泽雄;;十溴二苯醚,用还是弃?——关于阻燃剂应用的讨论[J];国外塑料;2007年08期 |
18 |
Veronique Steukers;李家鹏;;坚持使用溴化阻燃剂:用科学的方法保护环境,防止火灾[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7年05期 |
19 |
;阻燃学会成员单位及其产品介绍[J];阻燃材料与技术;1996年01期 |
20 |
;近期期刊文摘[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