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输电权在阻塞管理风险规避中的运用
【摘要】: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给整个电力工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电力行业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其中,输电阻塞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输电资源的有限性给电力市场的自由竞争造成了输电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力度。要想真正体现市场的竞争本质,达到提高整个行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就必须对输电阻塞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输电阻塞会产生额外的阻塞成本,从而间接造成电价波动,并且签订的电力合同也因此而存在执行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因阻塞而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即对阻塞风险的管理也应当纳入阻塞管理的范畴。对于电网调度机构来说,阻塞管理是如何调整负荷和电源以缓解阻塞,如何将阻塞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而对于市场交易商而言,在输电资源的有限性客观存在的情况下,阻塞管理的目标应当是如何让他们规避阻塞引发的风险,如何让他们能够拥有控制阻塞损失的主动权,如何能够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机制参与者,因为,在实际情况中,阻塞风险的实际承担者正是这些被动的交易商们。
本文对近年来提出的阻塞管理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尤其是对输电权在阻塞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市场交易商面对的阻塞风险,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金融输电权。基于这种改进型金融输电权,阐述了一套完整的阻塞风险规避方法,它将线路的输电权放住期货市场中和电量一起进行交易,将实际运行中未发生阻塞的线路的阻塞交易费全部投入ISO建立的阻塞基金池中,购买了该未阻塞线路输电权的交易商不被补偿;而对购买了实际发生阻塞的线路的输电权的交易商,将按照一定的原则给予补偿,以实现对阻塞风险的规避。最后,本文通过实例仿真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407.61;TM73
|
|
|
|
1 |
张少华,李渝曾,王长军,言茂松;电力市场中的远期合同交易[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0期 |
2 |
张少华,李渝曾,王长军,言茂松;结合期权理论的双边可选择电力远期合同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1期 |
3 |
汤振飞,于尔铿,唐国庆;电力市场输电阻塞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3期 |
4 |
焦连伟,魏萍,方军,祁达才,倪以信;一种阻塞管理分散优化算法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4期 |
5 |
王秀丽,甘志,雷兵,王锡凡;输电阻塞管理的灵敏度分析模型及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4期 |
6 |
葛朝强,李扬,唐国庆;基于风险的区域阻塞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8期 |
7 |
李帆,朱敏;英国电力市场及输电系统简介[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2期 |
8 |
汤玉东,吴军基,邹云;电力市场下的传输阻塞管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03期 |
9 |
张永平,方军,魏萍,祁达才,焦连伟,刁勤华,陈寿孙,倪以信,卢强;输电阻塞管理的新方法述评(二):金融性输电权及与FGR之比较[J];电网技术;2001年09期 |
10 |
王成山,魏炜;双边交易模式下考虑静态电压安全性的阻塞管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
|
|
|
|
|
1 |
S.N.Singh,A.K.David;有FACTS装置的电力系统在市场环境下的最优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4期 |
2 |
辛耀中,韩放,李毅松,屈敬伏,王浩;美国东部与西部电力市场的分析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8期 |
3 |
王秀丽,甘志,雷兵,王锡凡;输电阻塞管理的灵敏度分析模型及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4期 |
4 |
江辉,彭建春,欧亚平,肖顺良;计及网损的全电网阻塞费用分摊[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1期 |
5 |
方军,张永平,魏萍,祁达才,焦连伟,刁勤华,陈寿孙,倪以信,卢强;输电阻塞管理的新方法述评(一):——基于潮流的可交易输电权[J];电网技术;2001年07期 |
6 |
张永平,方军,魏萍,祁达才,焦连伟,刁勤华,陈寿孙,倪以信,卢强;输电阻塞管理的新方法述评(二):金融性输电权及与FGR之比较[J];电网技术;2001年09期 |
7 |
黄继民,罗毅芳,薛年华;电力市场中输电权及市场权力问题综述[J];电网技术;2002年12期 |
8 |
张永平,焦连伟,陈寿孙,严正,文福拴,倪以信,吴复立;电力市场阻塞管理综述[J];电网技术;2003年08期 |
9 |
王斌,江健健,康重庆,夏清;美国标准电力市场的主要设计思想及其对我国电力市场设计的启迪[J];电网技术;2004年16期 |
10 |
胡朝阳,韩祯祥,童建中;美国东部PJM电力市场运营方式论述[J];国际电力;2002年04期 |
|
|
|
|
|
1 |
赵晋泉,侯志俭,吴际舜;电力市场中的交易模式和传输拥挤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0期 |
2 |
史连军,韩放;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3期 |
3 |
张少华,李渝曾,周永兴,江峰青;考虑电力差价合同的发电厂报价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8期 |
4 |
陆波,唐国庆;基于风险的安全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2期 |
5 |
任震,吴杰康,吴重民;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下的传输阻塞管理与定价[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2期 |
6 |
赵学顺,黄民翔,韩祯祥;电力市场中风险规避问题的研究(一)——不同电力市场阶段风险规避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7期 |
7 |
张少华,李渝曾,王长军,言茂松;电力市场中的远期合同交易[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0期 |
8 |
方印,丁晓莺,王锡凡;基于市场报价的阻塞管理模型及内点法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3期 |
9 |
李平,宋燕敏,曹荣章;电力市场中的阻塞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3期 |
10 |
谢开,宋永华,于尔铿,刘广一;基于最优潮流的实时电价分解模型及其内点法实现——兼论最优潮流中λ_p,λ_q乘子的经济意义[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