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超强酸SO_4~(2-)/MoO_3-TiO_2的表面酸性及催化酯化活性分析
【摘要】:
固体酸可以理解为凡能使碱性指示剂改变颜色的固体,而固体超强酸是指酸强度超过100%浓硫酸(Ho=-11.92)的固体酸。由于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不但具有种类多、酸性强、无腐蚀性卤素离子、适于多种类型的催化反应,可回收再生、重复使用等优点;而且还能克服液体无机酸所导致的腐蚀设备严重、与产物分离困难、后处理复杂、污染环境等弊端,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它的研发和应用倍受人们关注。本论文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元复合氧化物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SO_4~(2-)/MoO3-TiO2(简称:SMT)并分析了其可能的表面结构、表面酸性和催化酯化活性。
1、以(NH4)6Mo7O24为Mo源、以SO_4~(2-)为促进剂、以低温陈化法制得的Ti(OH)4为TiO2前体,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MT,并以催化合成丙酸丁酯为探针反应,优化了其制备工艺,获得优化工艺条件如下:沉淀Ti(OH)4的pH为8、MoO3含量20%、硫酸浓度0.5mol/L、焙烧温度773K。
2、通过DTA、XRD、FT-IR及BET等分析手段考察Mo掺入SO_4~(2-)/TiO2后对SMT晶化温度、表面晶相、可能的表面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oO3引入固体超强酸降低了它的晶化温度,有利于TiO2表面的晶化,能提高其比表面积,并能抑制焙烧过程中比表面积减小,但它的热稳定性下降了约2.6%;SMT和SO_4~(2-)/TiO2均为锐钛矿晶相;SO_4~(2-)在催化剂表面为螯合双配位吸附,表面酸位为螯合式双配位体,属固体超强酸结构。
3、利用吸附吡啶的FT-IR、Hammett指示剂和正丁胺滴定法对SMT的酸类型、酸强度和酸量等表面酸性进行了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MT属于Br?nsted酸,Hammett指示剂测定MoO3含量15%、773K焙烧的催化剂表面具有最大酸强度,Ho为-14.522;正丁胺-环己烷溶液定量分析MoO3含量20%、773K焙烧的催化剂表面酸量达到最高,为0.91mmol·g-1;MoO3掺入到TiO2体系后能够抑制催化剂焙烧过程中硫的流失,提高了它的酸强度和表面酸量。
4、以正交试验L9(34)优化了SMT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的工艺条件,依据Eley-Rideal反应模型,对酯化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探讨了MO引入SO_4~(2-)/TiO2对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应用SMT催化合成多种丙酸酯。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酸醇摩尔比1:1.1,催化剂用量为2%,反应时间2h;SO_4~(2-)、MoO3同时负载在TiO2上后,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使得其使用寿命和催化活性比SO_4~(2-) /TiO2的有较大提高,对酯化反应有极好的选择性;它对其他丙酸酯亦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的表观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O643.32
|
|
|
|
1 |
何节玉,廖德仲,毛立新,陈献桃;镧掺杂硫酸钛的酸性及催化缩酮活性[J];分子催化;2005年02期 |
2 |
廖世军,杨兆禧,余文威,胡纪华,王乐夫,黄仲涛;SO_4~(2-)/ZrO_2-SiO_2催化剂的酸性及结构表征[J];分子催化;1998年04期 |
3 |
高滋,陈建民,唐颐;SO_4~(2-)/ZrO_2超强酸体系红外光谱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5期 |
4 |
苏文悦,付贤智,魏可镁;光催化剂SO_4~(2-)/TiO_2和TiO_2的光谱行为比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年05期 |
5 |
叶钊,张汉辉,潘海波;Ti(SO_4)_2水热法制纳米SO_4~(2-)/TiO_2光催化剂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3期 |
6 |
丁亮中,俞善信,张鲁西;十二水硫酸铁铵催化合成丙酸酯[J];广州化学;2001年02期 |
7 |
王小雄,高黎明;丙酸丁酯合成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1999年06期 |
8 |
王燕茗,陈长章,罗军华,高冬寿,李定,吴茂祥,马锦波;SO_4~(2-)/TiO_2、PO_4~(3-)/TiO_2、BO_3~(3-)/TiO_2系列固体酸的酸性、结构和晶相的研究[J];结构化学;1999年03期 |
9 |
杨辉荣,黎碧娜,方岩雄,郑欣超,李红缨;羧酸酯催化合成的新方法[J];精细化工;1995年01期 |
10 |
毛东森,卢冠忠,陈庆龄,卢文奎;固体酸代替液体酸催化剂的环境友好新工艺[J];石油化工;2001年02期 |
|
|
|
|
|
1 |
丁彩凤,朱海涛,王海亭;表面活性剂在有序介孔材料合成中的应用[J];山东陶瓷;2003年03期 |
2 |
肖容华,徐景士;SO_4~(2-)/M_xO_y型纳米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3 |
孙闻东,赵振波,吴越;WO_3/ZrO_2固体强酸催化剂上异丁烷/丁烯的烷基化反应Ⅱ.过渡金属的助催化作用[J];催化学报;2000年03期 |
4 |
苏文悦,陈亦琳,付贤智,魏可镁;SO_4~2/TiO_2固体酸催化剂的酸强度及光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1年02期 |
5 |
常铮,郭灿雄,段雪,张密林;磁性超细固体酸催化剂SO_4~(2-)-ZrO_2/Fe_3O_4的组装及表征[J];催化学报;2003年01期 |
6 |
陈晓蓉,陈长林,徐南平,牟中原;Al_2O_3/WO_3/ZrO_2固体强酸催化剂对正丁烷异构化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3年12期 |
7 |
汪显阳;时连;陈长林;徐南平;;WO_3/ZrO_2固体酸催化苯与1-己烯烷基化反应[J];催化学报;2006年01期 |
8 |
王宇红;王越慜;李俊;;钒改性对SO_4~(2-)/ZrO_2-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8年08期 |
9 |
宋晓岚;曲鹏;王海波;吴雪兰;邱冠周;;介孔材料的制备、表征、组装及其应用[J];材料导报;2004年10期 |
10 |
马会宣;高春光;赵永祥;;C_(18)TAB为模板剂合成有序多孔掺锡氧化锆[J];材料导报;2007年03期 |
|
|
|
|
|
1 |
杨师棣;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J];安徽化工;1996年03期 |
2 |
孙贤波,赵庆祥,周军;有机物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4期 |
3 |
李永光,王警民;强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89年02期 |
4 |
赵景联,张国华;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尿囊素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0年06期 |
5 |
刘亚强,张渭滨;尿囊素的提纯[J];日用化学工业;1998年06期 |
6 |
付贤智,丁正新,苏文悦,李旦振;二氧化钛基固体超强酸的结构及其光催化氧化性能[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
7 |
赵璧英,马华容,唐有祺;制备方法对MoO_3/ZrO_2结构的影响及MoO_3/ZrO_2固体超强酸的结构特征 Ⅰ.ZrO_2的形态与样品比表面的研究[J];催化学报;1995年03期 |
8 |
高根之,于世涛,杨锦宗;SO_2-4/TiO_2┐Al_2O_3-SnO_2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J];催化学报;1996年01期 |
9 |
孙奉玉,吴鸣,李文钊,李新勇,顾婉贞,王复东;二氧化钛的尺寸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J];催化学报;1998年03期 |
10 |
廖世军,杨兆禧,张小玲,刘莹,王乐夫,黄仲涛;SO_4~(2-)/ZrO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乙酸/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J];分子催化;1998年01期 |
|
|
|
|
|
1 |
李德庆,米镇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发展与应用[J];化工进展;1996年04期 |
2 |
秦正龙,孟庆华,梁燕波;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研究[J];精细化工;1997年06期 |
3 |
陈勇,方亚寅,王彦中,刘靖疆;固体超强酸ZrO2/SO4=和Fe2O3/SO4=催化苯乙烯烷基化甲苯反应的研究[J];化学与粘合;1999年02期 |
4 |
周国成;蔡瑶;刘明刚;;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辛癸酸甘油酯[J];泸天化科技;2005年02期 |
5 |
雷依庆,雷霆,张钰,何瑞德;添加非金属元素Si对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的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7年01期 |
6 |
贾庆明,王亚明,陕绍云;SO_4~(2-)/M_nO_m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性能改进[J];化学工程师;2002年06期 |
7 |
李淑琴;改性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Al_2O_3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8 |
赵燕萍,李淑琴;固体超强酸SO_4~(2-)/Fe_2O_3催化合成丙酸丙酯[J];应用化工;2004年04期 |
9 |
裘小宁;SO_4~(2-)/TiO_2-S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0 |
姚晓俊;;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