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温度分布的测量
【摘要】:
小孔效应是激光深熔焊接的本质特征,对于小孔机理的研究是激光焊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由于小孔内、外密布着光致等离子体,对于光致等离子体的探测有助于小孔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对实际的焊接应用有着指导意义。温度是等离子体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它物性参数都可以写为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函数。本文设计了多通道光谱测量系统,通过测量小孔内、外等离子体温度分布来研究光致等离子体的内部状况。
创新设计了以多通道光纤组件为探测元件的测量系统,通过该探测系统测量等离子体光强的线积分曲线,利用Abel逆变换计算得到孔内、外等离子体温度的二维分布。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焊接参数对于孔外等离子体温度分布的影响,设计“三明治”焊接试验首次以试验方式获得了孔内等离子体温度的二维分布。
试验结果表明:孔外等离子体温度在10000K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平均温度减小;孔外等离子体温度分布不均匀且不稳定,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变化量减小且更稳定;孔内等离子体对于孔外等离子体的影响较大;孔外等离子体温度分布呈现出中间区域的下陷,焊接前沿温度多高于后沿的主要特征;不同的焊接参数对于孔外等离子体温度分布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孔内等离子体最高温度在15000K以上,中间区域光强弱,温度高于四周。孔内包括了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体四态,并在焊接小孔的前后沿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G456.7
|
|
|
|
1 |
王大承,史晓强,张永康,蔡兰;激光加工技术及其在摩托车工业中的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2期 |
2 |
江海河;激光加工技术应用的发展及展望[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年04期 |
3 |
苏红雨,杨华元,卜翠英,苏昌林;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应用于温场分布在线测量[J];光电工程;2000年01期 |
4 |
陈向东;CCD用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5 |
郑咏梅,张铁强,申铉国;CCD汽车车灯色度测试及其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0年05期 |
6 |
马妮娜,余小敏,李家泽;激光诱导钛产生等离子体的光谱分析及电子温度的测量[J];光学技术;2005年05期 |
7 |
江少恩,刘忠礼,唐道源,郑志坚;基于三次样条函数算法的逆阿贝尔变换[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2期 |
8 |
苏彦东,王健;激光焊接过程中的等离子体研究现状[J];航空制造技术;1998年04期 |
9 |
胡昌奎,陈培锋,黄涛;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行为及控制技术[J];激光杂志;2003年05期 |
10 |
唐霞辉,朱海红,朱国富,李家钅容;高功率激光焊接光致等离子体的检测[J];激光技术;1996年05期 |
|
|
|
|
|
1 |
张晖,杨志懋,丁秉钧,顾海澄;阴极材料的电弧烧蚀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5期 |
2 |
支新军,艾勇;一种自由空间光通信光路的设计与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3年03期 |
3 |
王庆有,朱晓华,王飞,齐龙,张致强;梳状体二值化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4年05期 |
4 |
李文煜,程湘爱,赵伊君;TDI-CCD的特性及改进方法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5年05期 |
5 |
陈东生,陈翀,李尚政;非等温旋转曲面温度场的在线监测[J];兵工自动化;2002年06期 |
6 |
王大志,黄劼,徐树英;采用灰度直方图的孔型识别和二值化阈值自动匹配[J];兵工自动化;2005年02期 |
7 |
张青锋;唐力伟;郑海起;范兆军;陈亮明;;基于线阵CCD的火炮身管内径测量技术[J];兵工自动化;2006年09期 |
8 |
宋勇,郝群,王涌天;电荷耦合器件积分时间对微型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J];兵工学报;2003年03期 |
9 |
王智勇,陈虹,左铁钏;一种大功率激光加工用带式积分镜的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0 |
林子光;应用YAG激光对发动机气缸淬火处理[J];中国表面工程;1995年01期 |
|
|
|
|
|
1 |
袁雷;刘辉军;余桂英;郑颖君;;柑橘品质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J];光谱实验室;2006年04期 |
2 |
鞠挥,吴一辉;微型光谱仪的发展现状[J];光学精密工程;2001年04期 |
3 |
唐奕,陈海清,张子业,周东平;线阵CCD多通道光谱仪及其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
4 |
刘必利,谢颂京,姚建华;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09期 |
5 |
胡昌奎,陈培锋,黄涛;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行为及控制技术[J];激光杂志;2003年05期 |
6 |
靳丽红,陈小波,李明中,杨经国;以Hg光源为标准谱对可见至近红外区域光谱定标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7 |
郭彦珍,邱宗明,李信,王吉晖;图像测量技术中一种调焦的判别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8 |
李树荣
,付敬业
,蔡小舒
,张玉荣;光纤光谱仪的波长标定[J];新技术新工艺;2002年10期 |
9 |
郑玉权,禹秉熙;成像光谱仪分光技术概览[J];遥感学报;2002年01期 |
10 |
苗春安,马仁宏;光谱仪器的波长准确度及波长校准[J];仪器仪表学报;1997年06期 |
|
|
|
|
|
1 |
李强,欧阳家虎,雷廷权,杨德庄;材料表面激光熔覆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6年04期 |
2 |
吉永星,俎栋林,包尚联;CT机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机之间的比较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03期 |
3 |
王大承,史晓强,张永康,蔡兰;激光加工技术及其在摩托车工业中的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2期 |
4 |
许柯夫;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电厂锅炉燃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年04期 |
5 |
周怀春,娄新生,尹鹤龄,邓元凯,顾一之,孙国俊;单色火焰图象处理技术在锅炉燃烧监控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10期 |
6 |
董慧茹,张志文;商品光电光谱仪的技术进展[J];分析仪器;1997年03期 |
7 |
万峰,范世福;光谱分析用多通道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选用[J];分析仪器;2003年01期 |
8 |
江海河;激光加工技术应用的发展及展望[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年04期 |
9 |
董全力,王军,张少龙,满宝元,王象泰,于衍宏;激光等离子体产生条件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1999年05期 |
10 |
赵志超;用标准灯制做波长校正曲线[J];光电子.激光;1995年05期 |
|
|
|
|
|
1 |
刘锟;刘金合;周畅;;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的控制[J];热加工工艺;2007年23期 |
2 |
肖荣诗,左铁钏;CO_2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控制的研究[J];中国激光;1997年05期 |
3 |
唐霞辉,周毅,李适民,李家镕,何艳艳;粉末冶金材料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行为及控制[J];中国激光;2004年02期 |
4 |
唐霞辉,朱海红,朱国富,李适民;CO_2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吸收及其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07期 |
5 |
史俊锋,肖荣诗,左铁钏;激光深熔焊光致等离子体行为与控制[J];激光杂志;2000年05期 |
6 |
段爱琴,胡伦骥,王亚军;激光深熔焊焊缝的熔透性监测研究[J];中国激光;2005年01期 |
7 |
张林杰;张建勋;段爱琴;;侧吹辅助气流对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的影响[J];焊接学报;2006年10期 |
8 |
刘必轩;李国华;蔡艳;吴毅雄;;高功率CO_2激光焊中He-Ar侧吹气体组分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年05期 |
9 |
段爱琴
,邹世坤
,胡伦骥
,陈彦宾;利用光致等离子体声信号监测激光焊缝的熔透性[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6期 |
10 |
张屹;陈根余;李力钧;;光致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密度的测量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