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
【摘要】:
由于经济现象表现的多样化、复杂化,法律规章的制定并不能够把所有经济活动发生的内涵实质描述出来;当经济活动发生的法律形式与其内涵经济实质不一致时,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会计核算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研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研究会计中为什么实质要比形式更为重要:首先,必须从认识实质与形式的内涵入手,通过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辨析,来探讨会计作为对经济活动反映的工具和手段又是如何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其次,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为出发点,通过对比中外会计准则对其运用的不同历程,来探寻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起源及主要观点;第三,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的重点放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以及其在新旧会计准则运用的对比研究,归纳出实质重于形式思想将会在我国今后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广泛运用的观点;同时还分析这一原则在我国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对策;最后,通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研究为指导我国会计实务、我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趋同理念的形成、完善我国会计准则、防范审计风险等会计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论是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加强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得以正确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