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供水现状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为适应新形势下株洲市城市发展对市政供水事业的更高要求,论文在对株洲市供水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符合企业现实情况和远景需求的供水技术发展策略。
根据现状水源及其水质的评估分析,论文对株洲市的水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工程技术措施。建立了株洲市突发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的技术框架,从事故的监测与评估、水源污染应急治理、水质净化应急处理和应急信息化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进步策略。
在各水厂水质净化处理能力现状测试的基础上,从现有净化处理工艺的技术挖潜、常规处理工艺的技术改造和预处理与深度处理工艺的技术路线三方面提出了提高水质净化效果的途径。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株洲市的水处理质量控制过程,按照HACCP体系的7条原理和12个应用实施步骤建立了株洲市水质质量控制的HACCP体系的技术框架。
论文分析了影响管网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的工程技术措施和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对策。为降低管网能耗,提出对株洲市供水管网进行优化调度的技术策略。分析了优化调度中管网数学模型和优化调度模型的特点,并提出近期采用管网宏观数学模型和分级优化调度的技术路线。为了控制管网水耗,分析了管网漏损的原因和株洲市近远期可以采用的主动检漏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漏损控制措施。
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
|
|
|
1 |
周奎军,何志军,平金同,张自力,刘俊良,陈洪芳;AutoCad用于县镇供水管网资料管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2期 |
2 |
傅春;刘文标;欧阳小琴;;萍乡市供水管网的优化调度[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3 |
杨光;;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4期 |
4 |
卢云飞;;城市供水管网维护抢修工作探讨[J];价值工程;2010年14期 |
5 |
袁一星,陈兵,李玉华,段丽华;多水源供水管网流量分布的研究[J];给水排水;1998年05期 |
6 |
张宏立;动态GPS及其在供水管网中的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1年03期 |
7 |
廖敏辉,吴玉琴,张钺;广州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给水排水;2002年04期 |
8 |
秦华联,李士峰,郭宝顺;21世纪我国面临水资源危机及发展策略[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11期 |
9 |
吴健;福建省风力发电发展策略初探[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3年01期 |
10 |
周恒良;模糊线性规划在供水管网优化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1 |
白银冰;;平旺地区供水管网的技术管理[J];同煤科技;2006年01期 |
12 |
于景洋;沈致和;;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管网测压点压力宏观模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3 |
陈闽慷;;从国际空间探测到我国发展策略[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6年02期 |
14 |
王利平;;小议供水管网中的阀门[J];科技资讯;2006年16期 |
15 |
林守江;沈钢;彭慧;;供水管网的泄漏及压力管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8期 |
16 |
杜文龙;梅士伟;;如何推动汽车网络营销的建设与发展[J];商业时代;2007年04期 |
17 |
赵春会;侯煜堃;杜永胜;;供水管网主控压力点的选择[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7年04期 |
18 |
万春华;;浅谈太阳能建筑及其技术途径和发展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5期 |
19 |
马慧敏;;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业研究[J];江苏商论;2007年08期 |
20 |
柏章明;王文发;;供水区域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J];供水技术;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