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空间变异及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集约化种植区由于施用大量氮肥导致的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更为严重。为控制污染,应明确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空间变异规律与分布特征。
本文基于2009年山东省502个地下水硝态氮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域、不同采样井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用途水井的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规律,并且收集整理了相关的土壤数据、地下水资源模数数据、氮肥施用量数据、降水数据以及高程坡度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与地下水硝态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山东省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数据进行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变异分析。由地统计方法得出不同区域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存在明显的趋势效应以及变异性。参考相关性分析,将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相关性较高的两个因子(土壤粗砂含量和全氮含量)作为协克里金(Co-Kriging, CK)插值方法中的协同因子,对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进行插值。经比较分析,协克里金法比普通克里金法(Ordinary Kriging, OK)的精度高。另一方面,参考相关分析的结果,将与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相关程度比较大的因子(地下水资源模数(M)、土壤全氮含量(Q)、土壤有机质含量(Y)、土壤粗砂含量(C))作为输入变量,硝态氮含量作为输出变量,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重要影响因子与地下水硝态氮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地下水硝态氮点到面的空间外推模型。
总体来说,地统计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模拟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获得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协克里金和BP神经网络的空间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在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升高的方向性效应,而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潍坊、青岛、烟台种植区,如青岛的平度、莱西,潍坊的寿光等农业较发达的种植区。精度验证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空间外推的精度更高。两种方法均对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基于空间模拟结果,对山东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原因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对其他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发展趋势及保护对策。
|
|
|
|
1 |
黄绍敏,皇甫湘荣,宝德俊,张鸿程,孙克刚;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5期 |
2 |
王庆锁;孙东宝;郝卫平;顾颖;李玉中;梅旭荣;张燕卿;;密云水库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11年01期 |
3 |
张旭东;王海;;复混肥料中硝态氮含量有法可测[J];监督与选择;2007年09期 |
4 |
冯明磊;胡荣桂;许克翠;肖宏宇;阮雷雷;林杉;;三峡小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
5 |
李张伟;林焕彬;;粤东茶园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状况研究[J];江西化工;2008年04期 |
6 |
张迪;牛明芬;王少军;赵牧秋;王俊;史奕;;不同有机肥处理对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分布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
7 |
;地下水含氮量的检验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1972年01期 |
8 |
张伟;常梅;;镉污染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
9 |
苏志刚;曹云娣;;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混合肥料中的硝态氮[J];应用化工;1985年03期 |
10 |
刘宏斌,雷宝坤,张云贵,张维理,林葆;北京市顺义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现状与评价[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年04期 |
11 |
刘宏斌,张云贵,李志宏,张维理,林葆;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研究[J];土壤学报;2005年03期 |
12 |
吴光程;;园林绿地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对地下水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6年04期 |
13 |
刘金豹;刘来馨;杜远鹏;裴承国;翟衡;;葡萄叶柄硝态氮的营养诊断[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年06期 |
14 |
周炼川;陈效民;李孝良;杨新强;黄代民;;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土壤氮素变异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8期 |
15 |
陆红娜;唐泽军;冯绍元;张自军;赵亮;;北京市顺义区浅层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2期 |
16 |
王永生;杨世琦;;宁夏黄灌区稻田冬春休闲期硝态氮淋失量[J];生态学报;2011年16期 |
17 |
宋守法;董俊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试验研究[J];化肥工业;1984年03期 |
18 |
高鹏程,张国云;米脂县城饮用水硝态氮监测[J];西北农业学报;2002年01期 |
19 |
Urs Schm idhalter;胡云才;;田间土壤硝态氮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前景[J];磷肥与复肥;2006年03期 |
20 |
张华;杨永奎;谢德体;王定勇;;酸雨对紫色土氮磷淋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