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激活电池用镁合金阳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镁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无毒、无污染、放电电压平稳、高比能量、高比功率、资源丰富、可再生等诸多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一直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镁在电解液中极化、腐蚀等情况严重,使其无法达到应用的标准,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研究高活性的合金元素对镁合金阳极材料的活化作用,研究第二相、合金成分和显微组织对镁合金阳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首先通过析氢、失重、循环伏安扫描、交流阻抗、恒电流电位、动电位极化、恒压放电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已有的AP65、Mg-3%Hg-2%Ga和AZ31三种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及电化学行为,考察了它们作为镁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析氢和浸泡结果表明,Mg-3%Hg-2%Ga的自腐蚀活性比AZ31和AP65好。恒电流电位表明,Mg-3%Hg-2%Ga和AP65的电化学活性优于AZ31,表现为阳极极化小,开路电位负。交流阻抗结果表明,Mg-3%Hg-2%Ga. AP65.AZ31的Rct值逐渐增加。动电位极化结果表明,Mg-3%Hg-2%Ga.AP65.AZ31的腐蚀电流密度值依次逐渐减小。在恒压放电中,Mg-3%Hg-2%Ga和AP65的电流密度大于AZ31且更稳定,在镁阳极电池中更具应用价值。其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镁合金负极材料腐蚀的表面形貌,探讨了镁合金阳极材料的腐蚀类型及腐蚀机理。由扫描照片的结果可知,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类型为点蚀。腐蚀首先从局部区域开始,通过点蚀孔的扩展而发展成全面腐蚀。结合EDS分析可知,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等化合物。
通过已有镁合金阳极材料的研究,论文进一步设计了一种不含有害合金元素的海水激活电池用镁合金阳极材料—Mg—Al-Sn系列镁合金。通过设计六种不同成分的Mg-Al-Sn系列合金,考察添加不同合金元素及合金元素含量对镁合金阳极材料自腐蚀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析氢和浸泡法研究镁合金的自腐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和Sn含量的增加,镁合金自腐蚀活性逐渐增加;六种成分镁合金中Mg-6%A1-10%Sn合金的自腐蚀活性最优。采用恒电流电压研究Mg-AI-Sn系列镁合金的工作电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和Sn含量的增加,Mg-Al-sn系列镁合金的工作电压更负且更稳定。交流阻抗结果表明,Mg-Al-Sn系列镁合金的电极体系为含有吸附性阻抗的电极体系。研究发现了电极反应的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力及其对电极反应电荷转移的阻抗值随着Al、S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从数值上分析了Mg-Al-Sn系列镁合金的钝化层阻滞金属溶解反应的能力较弱,镁合金具有较强的腐蚀活性。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Mg-Al-Sn系列镁合金的腐蚀产物成分及腐蚀形貌。结果表明,Mg-Al-Sn系列镁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MgO等化合物。腐蚀较为均匀,腐蚀产物容易脱落。
综合Mg-Al-Sn系列镁合金的自腐蚀及电化学性能,得到最优的Mg-Al-Sn系列镁合金的成分为:Mg-6%Al-10%Sn。
|
|
|
|
1 |
张荣发;辛琼;刘庭芝;杨干兰;单大勇;韩恩厚;;基体对镁合金氧化膜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年01期 |
2 |
葛燕,朱锡昶,朱雅仙,朱秀娟,葛仁淦;镁合金牺牲阳极在长江水介质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02年03期 |
3 |
张荣发;单大勇;韩恩厚;曾志良;;镁合金阳极氧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年07期 |
4 |
徐永嗣;;镁合金阳极在地下钢质管道防腐保护上的应用[J];电气工程应用;1988年03期 |
5 |
余琨;黎文献;王日初;巢国辉;;凝固速度对Mg-Hg阳极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3期 |
6 |
刘万勇,赵宜权;阴极保护在“引英入连”供水工程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02年05期 |
7 |
钱建刚,李荻,王学力,郭宝兰;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结构、成分及其耐蚀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
8 |
朱志云;刘永丹;刘坚锋;吴振宇;;合金元素对变形镁合金阳极氧化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09年02期 |
9 |
王萍;李建平;郭永春;杨忠;;Sn对Mg-Al-Sn-Zn系海水电池用镁阳极材料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
10 |
钱建刚;李荻;王纯;郭宝兰;;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腐蚀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8期 |
11 |
迟毅;海水电池用镁合金阳极的阳极氧化[J];腐蚀与防护;1996年06期 |
12 |
钱建刚,李荻,王学力,郭宝兰;硼酸钠浓度对镁合金阳极化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5年05期 |
13 |
李海先;安茂忠;李吉丹;杨培霞;;镁合金环保型阳极氧化工艺进展[J];电镀与环保;2008年01期 |
14 |
李一泓;朱立群;刘慧丛;陈贻炽;;硅溶胶在镁合金阳极氧化反应中的成膜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5 |
刘妍;卫中领;杨富巍;张昭;曹发和;盛慧博;;电解液组成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1年04期 |
16 |
钱建刚;李荻;王学力;郭宝兰;;硅酸钠浓度对镁合金阳极化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1期 |
17 |
张荣发;张淑芳;李文魁;向军淮;李明升;郭世柏;多树旺;何向明;杨干兰;;电解质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
18 |
钱建刚;王纯;王学力;李荻;郭宝兰;;镁合金高压阳极氧化工艺研究[J];材料保护;2006年04期 |
19 |
钱建刚;王纯;李荻;郭宝兰;;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年04期 |
20 |
王桂香;穆俊宏;李云虎;;添加剂对AZ 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环保;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