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力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受力行为的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把钢管混凝土柱和板柱结构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发挥板柱结构在使用功能上的灵活性,又可利用钢管混凝土柱在承重方面优异的力学性能,从而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但是,至今为止,方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和计算理论尚不明确,使其在工程应用特别是抗震设计方面受到较大限制。本文借助于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对水平力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的等代梁计算宽度、抗侧刚度和弹性动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建立了六组不同几何参数的方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的独立节点模型,根据实际板柱节点和等代梁柱节点柱顶位移相等的原则,着重分析了计算模型几何参数与等代梁计算宽度的关系,并给出了弹性阶段方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等代梁宽度系数的合理计算公式。
(2)为了验证引入钢管柱对板柱结构抗侧性能的改善情况,建立了四组不同几何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和方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施加水平惯性力作用,得出相同荷载和几何尺寸下两种板柱结构抗侧刚度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板柱结构几何参数中影响其抗侧刚度的主要因素,以及随之变化的规律。
(3)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相同条件下的方钢管混凝土板柱原型结构和等代框架结构模型,针对这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态分析、谱响应分析和输入地震波后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通过这两种模型的自振特性(频率和振型)、楼层最大位移和层间剪力、顶底层加速度、绝对位移和层间剪力时程曲线的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提出的等代框架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
|
|
1 |
赵文艳;斜向受力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滞回性能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2 |
陶忠,韩林海;方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设计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3 |
姜绍飞,李明,付春,刘德清;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4 |
;待发论文摘要 恒高温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和承载力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5 |
吕西林,余勇,陈以一,TanakKiyoshi,SasakiSatoshi;轴心受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性能研究:I试验[J];建筑结构;1999年10期 |
6 |
柴迎春;;方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ANSYS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10期 |
7 |
吴国忠,齐晗兵,张文福,鲁刚;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非均匀受火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8 |
景悦;于倩;;初应力对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的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
9 |
余勇,吕西林,Tanaka Kiyoshi,Sasaki Satoshi;轴心受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性能研究:Ⅱ分析[J];建筑结构;2000年02期 |
10 |
张文福,赵文艳,张素梅;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截面非线性分析算法[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1 |
孙耀东,刁绍起,刘学艳,陶忠;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套箍系数与延性指标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2 |
王铁成,卢明奇,戎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4期 |
13 |
余勇,吕西林;方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非线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
14 |
徐蕾,韩林海;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温度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5 |
韩林海,陶忠,刘威,陈宝春;长期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变形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
16 |
熊维,崔亚萍,徐敬军;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7 |
黄宏;张安哥;赵兵;;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有限元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8 |
徐蕾,韩林海;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理论计算模型[J];工业建筑;2000年06期 |
19 |
林晓康,韩林海;ISO-834标准火灾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构件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
20 |
仵建斌;薛建阳;赵鸿铁;;基于未确知数学方法的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分析[J];混凝土;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