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面向地图连续综合的线状要素Morphing变换方法研究

彭东亮  
【摘要】:地图连续综合是地图制图学界新近提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解决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地图任意尺度查询及保持观察视点等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友好的地图访问环境。Morphing变换是一种连续变形技术,其思想与地图连续综合相契合,并在地图连续综合中逐渐受到重视。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面向地图连续综合的线状要素Morphing变换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对线状要素而言,其空间结构特征信息主要通过弯曲来表现,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结构的线状要素Morphing变换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比例尺地图上的对应线状要素,首先分别利用约束Delaunay三角网提取弯曲结构信息。然后,通过识别对应弯曲,将两线状要素分割成多对对应线段。在此基础上,以线性插值算法探测各对应线段的对应点,并以对应点间的直线作为移位路径进行Morphing变换。 2、极值点是反映线状要素空间几何的另一重要特征。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LG树(Binary Line Generalization Tree)结构特征的线状要素Morphing变换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比例尺地图上的对应线状要素,首先借助Douglas-Peucker算法分别建立BLG树。然后对两BLG树进行层次匹配,将两线状要素对应分割成多对线段。在此基础上,以线性插值算法探测各对应线段的对应点,并以对应点间的直线作为移位路径进行Morphing变换。 3、以现实世界中一类常见的地理空间实体—河网为例,探讨了河网多尺度Morphing变换方法。该方法主要涉及对应河流间的Morphing变换和无对应河流的河流删除这两类问题。具体地,对于在两个不同比例尺河网中对应存在的河流,顾及交汇点信息及河流结构信息进行Morphing变换;对于仅在较大比例尺河网中存在的河流,则以河流的干支总长作为其重要性标准进行河流删除。 4、如何确定Morphing变换程度与地图比例尺的对应关系是地图制图学界学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线状要素Morphing变换中长度的变化规律。对于给定的对应线状要素,利用OptCor算法结合线性插值算法建立它们之间的对应点关系,并以对应点间的直线作为移位路径进行Morphing变换。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了内插线状要素长度呈二次曲线形式减小这一变化规律,这为建立Morphing变换程度与地图比例尺的对应关系打下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文亮 ,陈昌民;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一些变换[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2 卫福山;;三个正数的几种变换方法及其应用[J];数学通讯;2010年24期
3 武因盛;;劳伦兹变换的一般形式[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4 方大纲;;直线法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微波学报;1991年04期
5 徐丰;张兴国;牛继强;;线状要素多尺度表达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1期
6 张青年;线状要素的动态分段与制图综合[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赵博,谈俊仲;对MapInfo系统中线状要素光滑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5年06期
8 徐丰;牛继强;;线状要素多尺度表达的不确定性评价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牛继强;徐丰;;线状要素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10 李沛川;线状要素移位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3年S1期
11 李宁;彭认灿;张俊杰;;矢量海图上线状要素间最短距离求解与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S1期
12 朱正国;柳荣其;;地图中线状要素标注算法的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年09期
13 王明常,王宇,邢立新,杨毅恒,李建平;多分辨率小波分析在线状要素简化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14 高王军;彭认灿;陈轶;郭立新;刘国辉;;双向缓冲区算法及其在海图线状要素综合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2期
15 罗广祥;郝起礼;赵彩云;王俊锋;张转;祝国瑞;;约束性Delaunay三角网下线状要素形态描述研究[J];测绘科学;2007年05期
16 刘庆元;周容;;一种基于ArcGIS Engine的线状图幅接边方法[J];计算机时代;2008年02期
17 许定富;罗红霞;郑财贵;;基于ArcGIS的线状要素标注实现过程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8 黄娟;程耀东;;多分辨率小波分析在GIS线状要素简化中的应用[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9 王玉海;朱长青;;基于小波分析的线状要素压缩优化的综合性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7期
20 刘欢;谢三德;王芳;;海岸线自动综合方法综述[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鲁东明;潘云鹤;;面向虚拟场景生成的Morphing扩充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2 张金淼;朱振宇;赵伟;高静怀;;基于广义S变换的薄层刻画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沈智军;岳晶岩;袁光伟;;保质量的自适应坐标变换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杨辰龙;王力求;徐志农;;超声TOFD信号的改进Hilbert变换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詹武平;吴艳琴;黄顺东;刘成;;雷达宽带回波周期特征提取的Hilbert-Huang变换方法[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王续跃;张俊亮;;激光束空间模式的变换及其模拟[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明哲;;课堂教学设计表[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岳晶岩;沈智军;袁光伟;;近似保角的自适应坐标变换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9 宋敦江;;线要素空间分布统计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崔霞;沈智军;袁光伟;;辐射扩散方程的自适应坐标变换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拥军;快速反投影与变换方法CT图象重建[D];北京邮电学院;1993年
2 谭善文;多分辨希尔伯特—黄(Hilbert-Huang)变换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田海山;基于点元的几何造型与绘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郭玲;彩色地图线状要素的识别与获取[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廖宁放;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CRT色度变换方法[D];北京理工大学;1999年
6 郭延文;纹理映射、合成与替换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肖春霞;三维点采样模型的数字几何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李建雄;时域有限差分法中完全匹配层的实现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东方;辛几何理论和小波变换方法在波动方程高频近似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03年
10 马煜;视觉功能修复中的图像和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东亮;面向地图连续综合的线状要素Morphing变换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毕海川;基于微分坐标的网格morphing[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赟;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的变换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邹修明;栅格地图矢量化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刘奎;基于模式的PIM到PSM模型变换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徐庆丽;地震层序界面检测中的高分辨率时频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范争文;Polycube参数化自动构造与交叉参数化[D];浙江大学;2006年
8 雷明军;地图线状要素注记自动配置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相小谊;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信号分析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徐展;人脸表情运动捕捉移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夫;“高职高薪”者如何突破瓶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2 ;QCDoC上研究 分子动力学[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袁晞;两亿件非法出版物被收缴[N];人民日报;2005年
4 董中江;移动计算,谁的“芯”在跳动[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5 晔文;跟随移动CPU速度的步伐[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周遊;联想在3C融合领域获得重大技术突破[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于小晗;方正连宇进军移动通信国际标准[N];科技日报;2003年
8 象兵;2000年最有前途的技术一览(上)[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曲参成;莱州打击非法采砂策略灵巧[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记者 邓嗣华;彭州 20亿大型农业项目提前签约[N];四川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