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输送泵摆动系统的恒压变量泵吸空研究
【摘要】:基于S管分配阀的混凝土输送泵是当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其摆动系统采用的恒压变量泵在使用中存在频繁的吸空损坏,严重降低了产品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混凝土输送泵摆动系统恒压变量泵的吸空原因及吸空抑制方法进行了理论、仿真和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论述了混凝土输送泵摆动系统的特点、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并分析了液压泵吸空的机理、危害和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2.分析了混凝土输送泵摆动系统及恒压变量泵的工作原理和工况特点,得出恒压变量泵吸空的主要原因是当泵从恒压卸荷状态转为大排量工作状态时,输出流量突然增大,而瞬时吸入流量不足,导致泵的吸油口压力降低,产生瞬时吸空。
3.针对恒压变量泵的吸空原因和工作特点,采用减小流量变化率作为抑制流量突变的方法;结合恒压变量泵的斜盘受力和运动速度规律,在分析泵变量机构的液阻网络对流量变化过程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泵变量机构控制油路设置阻尼孔,减小泵的输出流量变化率,并讨论了流量变化率对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
4.建立了恒压变量泵的数学模型及摆动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对恒压变量泵工况转换时的流量突变现象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泵变量机构控制油路设置阻尼孔前后,及不同阻尼孔孔径时的流量变化率和系统工作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合适孔径的阻尼孔,能够有效减缓泵工况转换时的流量突变。
5.在混凝土输送泵样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有的恒压变量泵在工况转换时吸油口存在瞬时压力降低,在泵变量机构控制油路设置合适孔径的阻尼孔后,压力降低现象有明显改善。
|
|
|
|
1 |
徐绳武;恒压变量泵的节能、应用和发展[J];液压与气动;1998年03期 |
2 |
刘崇荣;恒压变量泵的使用[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6年04期 |
3 |
李德标;使用恒压变量泵液压能源有关问题的探讨[J];冶金设备;1992年03期 |
4 |
刘国华,周建坤,周庆熊;V_4型恒压变量泵控制方案的分析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5 |
黄德欢,朱善安,路甬祥;电反馈电液比例恒压变量泵计算机PID控制[J];工程机械;1988年11期 |
6 |
刘忠,杨襄璧,伍劲松,张新;恒压变量泵系统的电液数字控制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1年02期 |
7 |
陈昌,王军政,彭熙伟,黄吉禹;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液伺服阀性能测试中的应用[J];液压与气动;2003年06期 |
8 |
夏双林;;比例控制恒压变量在连铸机冷床上应用[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0年03期 |
9 |
王勇;张作龙;杨东泽;;基于功率键合图的恒压变量泵建模与仿真[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年03期 |
10 |
黄德欢;电液比例恒压变量泵静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9年11期 |
11 |
王全福;邵俊鹏;;YB-20AH恒压变量泵特性分析及其仿真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2 |
刘庆修;;基于AMESim的恒压变量泵特性仿真分析[J];煤矿机械;2011年06期 |
13 |
陆启伟,王开明;φ6.34m土压平衡盾构拼装机油泵吸空现象的对策[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7年01期 |
14 |
文晓庆,季会群;恒压变量柱塞泵压力波动分析[J];流体传动与控制;2005年04期 |
15 |
郑俊华;赵大军;孙友宏;刘建林;张赤诚;;JDX-1500型岩芯钻机给进与回转液压系统设计[J];工程机械;2008年08期 |
16 |
朱晓霆;韩庆军;马春祥;张志刚;;铝合金轮毂矫形机液压系统改造[J];液压与气动;2008年05期 |
17 |
马春祥;李占宝;李嘉树;;立式车床主轴旋转液压缸的技术改造[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9年01期 |
18 |
缪维平;浅谈液压系统的节能设计[J];液压与气动;1999年05期 |
19 |
陈强;;液压系统细节设计问题分析[J];重工与起重技术;2010年01期 |
20 |
李鄂民;邵晓寒;张大鹏;王中龙;;20kg铝锭连续铸造机液压系统的节能改造[J];液压与气动;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