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盆地特征及构造变形研究
【摘要】:锡铁山矿床是产于柴达木北缘早古生代裂谷中的大型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SEDEX型),矿床在加里东运动中遭受强烈构造变形。本文主要对矿床形成时盆地构造控矿特征,以及后期变形改造特征进行研究,深入认识了矿床控矿构造型式,揭示了矿床成矿规律。
论文详细介绍了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侧向上形态特征,并对矿体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对矿层沉积层序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对抬斜盆地的研究,恢复了矿床产出的盆地构造的轮廓和方位,发现和提出了锡铁山成矿盆地属于正向牵引抬斜盆地,控制了矿层的三维特征。论文通过对矿床中成矿元素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查明了矿床矿化内部的分布规律与矿床受盆地构造控制的形态是相对应的,并根据矿床的形态特点归结为沉积扇的成矿模式,完善了对控矿盆地构造的认识。
论文通过研究矿体的变形构造,发现矿床矿体的侧羽以及雁列具有前行、后行两种排列方式,上部前行剪切和后行剪切共存以前行为主,下部只有后行剪切。根据褶皱机制分析,后行剪切是反映褶皱变形主要机制的现象,广泛现场观察表明,达肯大坂群与滩间山群具有不整合的接触关系,通过地层层序关系和剪切形式论证了矿床为向斜构造形式。矿区对冲断层的存在,解释了前行剪切的成因以及两翼的倒转,揭示了矿床的整体变形过程。为进一步成矿预测提供了新的证据。
|
|
|
|
1 |
林璐;何光玉;张洪安;云露;余腾孝;朱永辉;王离迟;姚泽伟;董传万;竺国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逆冲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4期 |
2 |
宫同伦,杨兴科;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床动力热液成因标志与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1990年10期 |
3 |
李智明;;锡矿山锑矿有限应变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初步分析[J];湖南地质;1991年04期 |
4 |
郭振春;黔西南金矿的构造控制作用探讨[J];贵州地质;1993年01期 |
5 |
陈瑞保;张延安;;豫西峡河岩群层序及变形特征[J];河南国土资源;1993年02期 |
6 |
雷振宇,李永铁,刘忠,鲁兵;藏北羌塘盆地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背景[J];地质论评;2001年04期 |
7 |
张健,石耀霖;青藏高原隆升及伸展变形中的重力位能[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
8 |
姜波,徐凤银,彭德华,周建勋,金法礼;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变形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9 |
胡潜伟;贾东;陈竹新;罗良;贾秋鹏;;龙门山飞仙关断层传播褶皱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
10 |
钱俊锋;肖安成;程晓敢;王亮;张微;孟立丰;姚琪;;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1 |
赵德军;王道永;吴德超;刘援朝;;磨西断裂变形与运动学特征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3期 |
12 |
钱俊锋;肖安成;张微;孟立丰;王亮;楼谦谦;;南天山西段前陆褶皱冲断带平衡剖面分析[J];科技通报;2009年04期 |
13 |
苏龙;杨鑫;刘兴旺;郑建京;;藏东南三江地区浅层构造变形的运动学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1期 |
14 |
周月玲;尤惠川;;张家口断裂第四纪构造变形与活动性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0年02期 |
15 |
陈应涛;张国伟;鲁如魁;张永强;;青藏高原西北缘郭扎错断裂~(40)Ar/~(39)Ar年代学研究——阿尔金断裂西延的新证据[J];地质通报;2010年08期 |
16 |
谭晓慧;宋传中;查甫生;李加好;张妍;;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
17 |
李化启;许志琴;杨经绥;唐哲民;杨梅;;拉萨地体内松多榴辉岩的同碰撞折返:来自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J];地学前缘;2011年03期 |
18 |
李如珊,许长坤,叶长江;锡铁山铅锌矿床深部矿体形态变化及找矿前景[J];青海国土经略;1998年02期 |
19 |
毛麒瑞;青藏高原上的奇葩锡铁山[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996年11期 |
20 |
李如珊;应重视在锡铁山铅锌矿床内找铜[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