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电化学新方法寻找隐伏铜金矿床的研究——以凤凰山铜矿为例
【摘要】:由于地球电化学方法在地表厚层覆盖区寻找隐伏金属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因而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结合首次在安徽凤凰山铜矿测区运用地电化学提取测量法以及其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地电化学研究现状、找矿原理、成晕机制、野外和室内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地电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地电化学找矿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近三年的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成果与认识:
1、首次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矿区运用地球电化学勘查法进行隐伏矿体的勘查和找矿预测,并系统地总结了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野外工作方法以及应用条件,同时对离子晕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2、通过已有的地质资料及地质填图进一步增加了对测区的地层特征、岩浆岩特征、构造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的认识,对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和成矿、地电化学异常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3、通过认真分析地电吸附提取的数据资料,总结和发现了凤凰山铜矿测区8条剖面线的铜金属元素的地电化学异常特征,丰富了找矿资料,并总结出了铜、金地电化学异常特征的标志;
4、详细地总结了地电化学异常的四个影响因素,即:(1)地质体因素;(2)构造因素;(3)地表覆盖层因素;(4)供电条件。并指出了它们的影响特征和消除方法;
5、通过对凤凰山铜矿测区实施地电提取测量法寻找隐伏铜金矿床的研究,发现了该区存在四个巨大的铜异常带,为找矿的定位预测提供了准确有力的理论和技术依据,从而确定了有利的找矿靶区,并进一步证实了凤凰山铜矿测区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6、经与已有的地质、物探和化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隐伏铜金矿体地段的定位预测,其中部分地电化学异常经钻孔验证,其结果与己揭露的隐伏铜金矿体非常吻合。这从实践方面证实了地电吸附提取法的实用性,说明了地电提取测量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研究表明,在隐伏金属矿产勘查中,地电提取测量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勘查方法,该方法野外工序简单,样品运输方便,获取的地电化学异常信息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
|
|
|
1 |
M.A.Qlade
,W.K.Fletcher
,徐仲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兰—伐利斑岩铜矿床周围铷和锶的原生分布[J];地球与环境;1975年12期 |
2 |
杨济民,余国强;西裘铜矿勘查模式的初步研究[J];地质与勘探;1990年10期 |
3 |
黎功举;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以川滇地洼系“四层楼”铜矿床序列为例[J];矿产与地质;1991年03期 |
4 |
杨炳滨;新疆北部铜与铜镍矿[J];新疆地质;1994年01期 |
5 |
徐慧;江西铜矿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技术方向[J];江西有色金属;1999年01期 |
6 |
刘家军,李朝阳,潘家永,刘显凡,张乾,刘玉平;兰坪—思茅盆地砂页岩中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0年04期 |
7 |
赵东宏,杨合群,刘玉琳,王方成;甘肃桦树沟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J];矿床地质;2003年02期 |
8 |
威尔;帕菲特;;美国犹他州-科罗拉多州里斯本谷地区铀-钒矿床和铜矿床的相似点[J];铀矿地质;1963年03期 |
9 |
王国政;内蒙古安乐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1997年03期 |
10 |
真允庆;论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形成时代[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1 |
胡新富;狮子山矿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条件探讨[J];矿业快报;2001年10期 |
12 |
徐唐光;;江西武山铜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J];金属矿山;2007年09期 |
13 |
廖震文;;滇黔邻区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地质特征对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
14 |
;樹立正确地找礦思想 加速銅礦床的普查找礦[J];地质与勘探;1959年03期 |
15 |
黄甫泽民;石岩;;中条山篦子沟类型铜矿床成矿特征的初步总结[J];地质与勘探;1976年04期 |
16 |
胡受奚;周顺之;孙明志;任启江;;论我国东部与铁、铜矿床有关的中-酸性岩类的成矿专属性[J];地质学报;1979年04期 |
17 |
孙海田,葛朝华,冀树楷;中条山铜矿区电气石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示踪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9年03期 |
18 |
真允庆,杜继盛,刘丽玲,王阳湖;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四代同堂”成矿模式[J];地质与勘探;1992年07期 |
19 |
孙爱祥;江西铜厂铜矿床伴生金银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规律[J];地质与勘探;1996年02期 |
20 |
胡明铭,郑明华,陈建平;藏东玉龙铜矿床似层状矿体成矿物质来源[J];矿物岩石;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