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泥石流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法研究
【摘要】:泥石流是一种暴发突然,危害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它的发生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近年来,泥石流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人们对山区的开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诱发的人为泥石流。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它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是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矿山泥石流的问题,并以秦岭山区的矿山泥石流为对象,对矿山泥石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矿山泥石流沟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远离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矿山泥石流的形成与自然界的泥石流一样,它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地质因素、地形因素和水文气象因素。但矿山泥石流更突出了人为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人为因素在矿山泥石流形成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分析人为因素在矿山泥石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本文的一个路线。
本文以秦岭铅硐山矿区的矿山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论述,主要对矿山泥石流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矿山泥石流矿渣起动的机理,并提出起动的判别式。因为铅硐山泥石流沟是单沟,我们根据矿山采矿的进程,适当的考虑了矿震在泥石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还分析了因采矿引起相关的地质灾害问题在矿山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通过我们分析发现,矿山泥石流沟是一个远离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其变化过程是其熵变化过程:(ds/dt)=(d_es/dt)+(d_is/dt)。对矿山泥石流的预测也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并建立了雨量为预测的模型。最后文章还对矿山泥石流治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拦挡工程选型上,我们设计了一种较为新型的透水格栏坝,在泥石流拦挡构筑物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
|
|
1 |
姚令侃;泥石流防治工程优化设计方法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5年04期 |
2 |
褚胜名;余斌;李丽;马煜;吴雨夫;亓星;;“8·13”碱坪沟泥石流形成机理及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8期 |
3 |
孙特;;《泥石流研究与防治》即将出版[J];大自然探索;1989年02期 |
4 |
刘耕年,崔之久,王晓晖;泥石流的宏观沉积构造与形成机理[J];地质论评;1995年02期 |
5 |
杜榕桓;开拓新领域,创建新学科[J];冰川冻土;1999年01期 |
6 |
刁志忠;遭遇泥石流[J];大自然探索;2002年07期 |
7 |
李廷祺,王毅,张义彬;黄河干流龙羊峡-寺沟峡段灾害地质遥感地质调查[J];青海国土经略;1992年02期 |
8 |
钟敦伦,谢洪,韦方强;长江上游泥石流预警体系和试验站的建立[J];山地学报;1994年02期 |
9 |
张杰坤;泥石流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04期 |
10 |
熊黑钢,刘耕年,崔之久,宋长青;天山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特点[J];地理科学;1997年03期 |
11 |
马东涛,祁龙;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及其综合治理[J];水土保持通报;1997年04期 |
12 |
刘洪江,唐川;泥石流数值模拟软件包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年02期 |
13 |
陈宁生,陈清波;有限物源流域不同规模的泥石流频率分析——以川西黑水河罗家坝泥石流沟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4 |
蔡贵珍,童梅;巴里新尾矿库区流域泥石流发生可能性评估[J];水利水电快报;2003年19期 |
15 |
;泥石流与滑坡[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4年01期 |
16 |
马富润;杜宏远;李义泽;;轩岗乡拉勒河泥石流考察记[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7 |
任祥;东川小江流域泥石流生态经济型防治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8 |
陆建民;泥石流明洞渡槽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1985年02期 |
19 |
缪祥生,范高功;陕南山地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2期 |
20 |
阎庆桐,金德山;云南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