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础承载性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桩基础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种基础型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桩基在竖向荷载下其受力机理和变形特征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现行的设计方法还不完善。而且,从结构的安全角度以及建造的经济性来看,目前的设计方法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础承载性状进行了研究,1.在单桩承载力研究中通过对桩—土的相互作用机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相对于传统的弹性理论法更加合理的桩—土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方便地考虑地基土的分层而且能够考虑桩土的界面滑移;2.采用已有分析理论对桩土—刚性承台进行了分析,其创新之处在于分别采用了弹性半空间、有限元—有限层、弹塑性等四种不同地基模型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结果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3.把数学优化方法引入土层参数反演中,建立了土层参数确定的反演方法,通过反演样本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比较证明了该种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编制了三个计算程序分别用于单桩分析,群桩分析和土层参数反演并各自通过算例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由于时间有限本文只对PSWT程序进行了前后处理设计,处理的方法是利用Fortran语言和Visual Basic的混合编程,所有程序都在WindowsXP平台下运行成功。
|
|
|
|
1 |
张英,沈苾文,余寅春;单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数值模拟与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
2 |
冯世进,周子范,陈云敏,唐晓武;施工质量对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的影响[J];中国市政工程;2004年05期 |
3 |
徐新跃;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5年03期 |
4 |
王涛;;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及嵌入深度研究[J];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
5 |
薛奇,严力;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设计与施工[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03期 |
6 |
陈秋南,王祥秋,包太;关于“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7 |
吴帅彬;高飞;;桩底注浆对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J];岩土工程技术;2006年06期 |
8 |
苏福明;;某大楼人工挖孔桩荷载传递及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9 |
吴华君;;桩端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7期 |
10 |
梁伟刚;;倾斜桩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15期 |
11 |
李晋,谢永利,冯忠居;桩身设计参数对大直径空心桩承载性状影响的仿真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9期 |
12 |
方鹏飞;朱向荣;吴彩霞;杨建华;;自扩式沉管灌注桩技术及其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
13 |
王志辉,刘斌,庄平辉;大直径桩端压力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4 |
吴震,张建新;嵌岩桩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J];建筑施工;2005年07期 |
15 |
郑刚;张文超;;静压桩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其对桩承载性状影响分析[J];建筑科学;2007年07期 |
16 |
李俊伟;鲍育明;薛国亚;;嵌岩桩嵌岩段承载性状现场试验研究与分析[J];广东建材;2007年08期 |
17 |
孙玉林,陈剑平;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应用[J];世界地质;1999年04期 |
18 |
何剑;泥岩地基中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
19 |
赵海生,李林涛,陈满圈;预制静压桩的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2年05期 |
20 |
冯章炳,俞宗卫,车亚玲;黄土地区钻孔灌注桩抗拔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