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研究
【摘要】:疲劳开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而损伤演化是伴随疲劳过程发生的。采用疲劳损伤理论来分析沥青路面的疲劳开裂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沥青混合料具有明显的粘弹性性质,采用传统的疲劳损伤理论无法反映温度和频率对疲劳损伤演化的影响,分析沥青路面的疲劳损伤问题所得结论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首先分析了路面行车荷载周期作用下沥青路面的粘弹性应力响应规律,近似的定性分析和结构计算都表明,可以将沥青路面周期荷载作用下应力的周期变化简化成半正弦波形式,并具有与行车荷载变化相同的频率。这种简化处理为本文后续的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模型的建立和沥青路面粘弹性疲劳损伤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出发,利用能量耗散的观点,经理论推导得到了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温度、荷载大小和加载频率对疲劳损伤演化的影响。分析表明,可以利用该模型来分析沥青路面裂纹形成阶段的疲劳寿命问题。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还提出了一种比较直观的新的疲劳损伤累积规律的判断方法,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损伤等效状态”是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室内试验证明不了“损伤等效状态”存在的原因。
针对本文建立的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包括应力松弛试验和疲劳损伤试验,由前者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材料参数,通过后者得到沥青混合了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参数。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沥青混合料室内疲劳试验方法在粘弹性疲劳损伤参数确定方面的适用性问题。
针对粘弹性疲劳损伤计算时间太长以致无法得到实际应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疲劳损伤计算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粘弹性疲劳损伤的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大量减少计算时间,是原本无法完成的粘弹性疲劳损伤分析问题变为可能。
最后,本文利用所建立的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和粘弹性疲劳损伤计算方法分析预测了沥青路面疲劳裂纹形成阶段的寿命,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
|
|
|
1 |
周玉锋;李慧丽;;沥青混合料的低频疲劳损伤效应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7年04期 |
2 |
朱洪洲;严恒;唐伯明;;沥青混合料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损伤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4期 |
3 |
张伟;;基于耗散能理论的沥青路面温度疲劳开裂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5期 |
4 |
周晓青,李宇峙,应荣华,邵腊庚,孙立军;沥青混合料拉伸疲劳试验下疲劳损伤特性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5 |
郑健龙,吕松涛,田小革;基于损伤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J];中外公路;2005年03期 |
6 |
张婧娜,朱希岭,张肖宁;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7 |
王富玉;李艳玲;任立锋;;动荷载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参数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年04期 |
8 |
朱磊;何兆益;曹东伟;;沥青混合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08期 |
9 |
吕松涛,田小革,郑健龙;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疲劳损伤效应模拟研究[J];公路;2005年02期 |
10 |
田小革;于志新;荆滨;;基于应力松弛试验下的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性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8期 |
11 |
宋鑫;钱振东;王江洋;;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动态模量试验研究[J];石油沥青;2011年02期 |
12 |
王宏军;冷铺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及强度形成机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08期 |
13 |
朱亚萍,马翔宇,王楷银;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6期 |
14 |
吴加山;;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08期 |
15 |
回尚勇;叶奋;;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上海公路;2008年03期 |
16 |
张建立;李元元;李玮健;;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的应用[J];今日工程机械;2008年11期 |
17 |
王文波;修林茂;;铺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
18 |
魏安清;;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与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对比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5期 |
19 |
胡其峰;;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20 |
杜玉兵;侯进军;;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选择与级配组成优化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