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法氧化铝脱硅技术改造
【摘要】:烧结法氧化铝生产为满足碳酸化分解要求而设立的脱硅工序,是整个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山东铝业公司氧化铝产能的进一步提高,脱硅工序逐步成为制约氧化铝生产液量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生产经常在脱硅机、沉降槽等环节受阻,而且脱硅指标不能进一步优化,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提高产品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氧化铝产量、优化指标、节能降耗,对脱硅工序进行改造势在必然。
本文通过对理论界关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脱硅原理的研究,结合国内主要氧化铝生产厂家脱硅实践方面的经验,针对山东铝业公司烧结法氧化铝生产脱硅工序的现状,运用间接加热连续脱硅、钠硅渣分离深度脱硅和HCAC法高效脱硅三项科研成果,对原有的三次脱硅工艺改为二次脱硅工艺。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次脱硅为在高温条件下的钠硅渣脱硅,即在原有脱硅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脱硅的温度,使一次脱硅指数由目前的320提高到450,从而去掉原有的二次加石灰乳脱硅;第二次脱硅是将原有第三次脱硅,实施合成水合碳铝酸钙作添加剂的深度脱硅改造,脱硅指数达到800以上。通过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脱硅的汽耗和成本、减少了钙硅渣中的Al_2O_3循环损失,稳定了脱硅技术指标的效果。并使碳分氧化铝产量由原有的年产55万吨氧化铝,提高到现在年产69万吨氧化铝的水平。
脱硅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为5459万元,项目运行后,年增加收益为4623万元,年增加运行支出2198万元,年净效益为2425万元,相当于降低成本35元/t—Al_2O_3。
|
|
|
|
1 |
朱应宝;间接加热技术在烧结法脱硅系统中的应用[J];轻金属;2003年04期 |
2 |
黄传兵,王毓华,陈兴华,兰叶,胡业民,于福顺;铝土矿反浮选脱硅研究综述[J];金属矿山;2005年06期 |
3 |
薛茹君,朱克亮;煤系高岭岩脱硅技术[J];非金属矿;2000年06期 |
4 |
李光辉,姜涛,范晓慧,黄柱成,邱冠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焙烧碱浸脱硅新工艺(Ⅲ)[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年06期 |
5 |
高贵超,张丰杰;管道化间接加热连续脱硅在氧化铝工业的应用[J];轻金属;2003年05期 |
6 |
元炯亮,张懿;铝酸钠溶液添加铝酸钙脱硅过程研究[J];有色金属;2003年01期 |
7 |
王建明;铁液脱硫、脱硅、脱磷技术[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3年01期 |
8 |
惠明;侯银臣;田青;窦丽娜;;硅酸盐细菌在铝土矿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
9 |
彭志宏,李小斌,龙远志;采用含钙添加剂时铝酸钠溶液脱硅反应的热力学计算[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年S1期 |
10 |
李光辉,姜涛,范晓慧,黄柱成,邱冠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焙烧碱浸脱硅新工艺(Ⅱ)[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年05期 |
11 |
朱应宝;间接加热在烧结法脱硅系统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02年05期 |
12 |
方启学,黄国智;我国铝土矿资源特征及其选矿脱硅技术[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年05期 |
13 |
冯巍;采用废酸脱硅技术改造酸再生装置[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年12期 |
14 |
朱本立,邓美珍,李炳源;用转炉渣和高炉锰渣对铁水预脱硅的实验研究[J];钢铁;1995年07期 |
15 |
姜涛,李光辉,范晓慧,黄柱成,邱冠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焙烧碱浸脱硅新工艺(Ⅰ)[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年04期 |
16 |
任冬梅;铝土矿选矿脱硅新技术研究[J];有色金属工业;2003年12期 |
17 |
卜天梅,郭晋梅,冯文杰;烧结法粗液脱硅节能技术的改进[J];甘肃冶金;2004年01期 |
18 |
余新阳;钟宏;刘广义;;阳离子反浮选脱硅捕收剂研究现状[J];轻金属;2008年06期 |
19 |
左以专,徐远志,彭建蓉,杨刘祥,杨大锦;高钾铝酸盐溶液脱硅过程研究[J];云南冶金;1999年01期 |
20 |
林成城,施月循;脱硅工艺参数对泡沫渣的影响[J];宝钢技术;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