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则是评价心脏功能的主要依据,因此,关于心电信号检测处理的研究一直为各方所关注。随有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所采用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心电信号受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而呈现复杂的形态,同时个体的差异也使心电信号千差万别,测量系统的随机干扰也会耦合到心电信号劣化波形。从信号处理角度研究心电信号,具有以下性质:1 准周期性信号;2 低频窄带信号,心搏的生物学机理决定心电信号的频谱分布在0.5~50Hz范围内;3 非平稳信号,心搏受到各种生理状态的综合影响;4 非线性时变信号。这些都对心电信号的检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心电波形检测处理算法的现状,并对目前己有的心电检测算法作了比较,对它们各自的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进行了描述,分析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针对以往心电检测处理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心电检测算法。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的特点,因此能够对心拍的波形形态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然后本文选取了4个参量进行检测,通过MIT/BIH心电数据库数据的实验研究证明,其检测精度和房颤的灵敏度分别高达99.51%和96.84%,这是以往的特征检测算法所不能达到的。并且,由于其特征检测规则,该算法在分析速度上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
|
|
1 |
张峰,董秀珍,漆家学,藏益民,朱妙章,牛国保;SYD-100多信息心电检测仪[J];医疗卫生装备;1994年06期 |
2 |
张志强;;EAGLE4000心电检测注意事项和故障处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6年05期 |
3 |
董秀珍,臧益民,张锋,漆家学,朱妙章,王海滨;SYD-100型多信息心电检测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4年03期 |
4 |
陈光辉,王士雯,刘玲玲,贾利新,卿国忠;CE-1型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心电检测监护仪应用体会[J];首都医药;2000年03期 |
5 |
吴银琴;心电检测系统中单片机的抗干扰设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芦继来,胡广书;基于小波变换的运动心电ST段检测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5期 |
7 |
葛易,宁新宝;QT间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实验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8 |
王秀云;严碧歌;马磊;孙渭玲;;基于小波变换心电信号消噪方法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10期 |
9 |
韦高;;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去噪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0年08期 |
10 |
李小兰;;心电图机在医院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9期 |
11 |
陈永芳
,马金娈,孟昭全;晕厥发作疑癫癎 心电检测显病因——1例长Q-T间期综合征误诊3年的教训[J];新医学;2003年11期 |
12 |
康莉萍;;医院使用心电图机的注意事项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9年14期 |
13 |
邹波,范静辉;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的研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4 |
邹波,柴继红;基于ARM处理器的心电血压监护仪的研制[J];医疗装备;2005年01期 |
15 |
王大雄;蒋云良;徐耕;申情;;基于LS估计检测QRS波群宽度[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
16 |
陈砚圃,杜慧洁,杨强,卞正中;一种生理参数电话线传输系统的实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
17 |
邢锴,沈永林;运动负荷心电检测系统的研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
18 |
王春光;黄河涛;孙即祥;毛玲;;基于稀疏分解的心电信号波形检测及形状识别[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
19 |
朱大缓;郭育华;汪公社;;便携式心电检测放大电路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05期 |
20 |
邹波;;远程心电监测仪的研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