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键合图的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摘要】:模型修正即系统辨识建模,它是因为理论建模和实验建模的缺点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能使理论建模和实验建模相互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提高建模精度。
目前所有的模型修正方法都是基于运动微分方程的,本文将这类方法统称为一般模型修正方法,目前这类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修正非机械系统和多能域耦合系统的模型,而在当今机械领域中,涉及多能域耦合的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是很常见的,因此必须有一种新的模型修正方法来弥补一般模型修正方法的这一不足。
而近年来,键合图方法作为一种基于能量变换和守恒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统一处理涉及多种能量范畴的工程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因此,本文在基于键合图的模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两类、共四种模型修正方法。其中矩阵型法直接修正基于键合图的状态方程的系数矩阵;参数型法修正系统的设计参数;每一种模型修正方法都附带有算例,通过这些算例可以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和比较精确的,它首先根据键合图理论与方法建立具有先验性的解析模型,然后根据能反映真实系统动态特性的实测模态参数修正解析模型,使得修正后的模型在试验频段内,计算模态参数与实验值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文中还包含一个较复杂的工程实例,即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某个实际的机—液耦合系统(管棚支护台车回转机构液压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和模型修正,通过对这个机—液耦合系统作模型修正,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实践中不仅能得到良好的修正结果,还具有一般模型修正方法所没有的优势。
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模型修正方法,为解决涉及多能域耦合的复杂工程系统的模型修正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对于实际工程系统的建模和模型修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
1 |
王中双,高永革,王颖;基于键合图理论的系统状态方程的转化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年01期 |
2 |
檀润华,王林翔,苑彩云,王泳滨,段国林;基于键合图的动态系统自动符号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年04期 |
3 |
王艾伦,钟掘;模态分析的一种新方法——键合图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
4 |
戴劲松;用键合图理论建立浮动自动机系统动力学模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5 |
李广伦,赵喜荣,王程远,高新科;基于键合图的复杂动力系统约束方程的自动建模与解析[J];机电工程;2005年02期 |
6 |
马士泽,于春光,雷雨成;键合图在无级变速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年06期 |
7 |
大连工学院液压科研组;键合图和状态空间分析法在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
8 |
范益群;BGSP通用仿真软件及用例[J];机床与液压;1995年02期 |
9 |
廖抒华;键合图方法在汽车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0 |
王中双,徐元龙;论键合图贮能元件的因果关系对系统动力学方程结构的影响[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2期 |
11 |
郑红梅;仿真直动式溢流阀瞬态响应的键合图法[J];阀门;2001年05期 |
12 |
王士刚,田树军,高艳明;“非标准”键合图的自动建模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
13 |
胡晓林,王仲范,严运兵;多缸发动机的键合图模型[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8期 |
14 |
郑冬黎;键合图理论在汽车动力总成液力悬置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5 |
熊伟,包钢,王祖温;气压传动系统CAD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
16 |
廖连莹,王仲范,邓亚东,胡晓林;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键合图建模与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年06期 |
17 |
胡晓林,王仲范,廖连莹;变结构系统的键合图仿真[J];机械设计;2004年05期 |
18 |
赵兴福,王仲范,廖连莹;电动汽车蓄电池键合图建模及仿真[J];汽车工程;2004年05期 |
19 |
刘昉,江平宇;基于Web的键合图法MEMS系统级多能量域仿真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2期 |
20 |
檀润华,谢英俊,苑彩云,王永滨,张爱国;键合图顺序因果关系确定过程的算法及软件实现[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