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花岗岩凹陷带岩矿地球化学研究
【摘要】:
云南个旧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在个旧矿田的深部,存在一些产状和形态较为特别的地带-花岗岩凹陷带,与成矿存在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
本学位论文研究系统总结了花岗岩凹陷带的空间展布及其矿化特点,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凹陷带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讨凹陷带的形成机理及其控矿作用。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宏观地质调查表明:花岗岩接触-凹陷带主要分布于老卡岩体突起的四周,主要包括“东凹”、“西凹”、“北凹”和“新山凹陷”。东凹主要以铜为主,共生锡;西凹成矿主要为锡矿,伴生铜矿;北凹位成矿以锡铜共生为主;新山凹陷主要以铜为主,伴生锡的多金属矿床。
2、对凹陷带的岩、矿石的光学显微镜及流体包裹体观察表明:花岗岩体侵入过程中带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对早期的玄武岩产生蚀变,并对早期的矿化有叠加改造的作用。其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复杂,有典型的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现象,早期的玄武岩内的“矿胚”,有利于后期花岗岩侵入的叠加改造形成富矿。
3、显微镜观察及矿物化学分析表明玄武岩中的普遍存在金云母蚀变,该蚀变导致了流体的酸化,有利于岩石中锡的活化、迁移,是导致变火山岩型矿床中锡矿化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的原因之一。
4、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凹陷带玄武岩为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显示较弱的Eu正异常,受后期热液蚀变的影响而出现镁质增加,稀土总量减少的变化。凹陷带花岗岩为岩浆成因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分异程度,对于Sn多金属矿成有利。凹陷带花岗岩比非凹陷带花岗岩具有成矿优势。
5、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Sn、Cu多金属矿化与花岗岩关系十分密切。变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具有被燕山期成矿热液改造的特征,且不是Sn元素成矿的主要供源者。在花岗岩、变火山岩和矽卡岩中,Au、W、Mo、As等元素普遍表现出独立富集的特点,反映了燕山期热液活动的特点和矿化的多阶段性。
6、研究表明凹陷带的成矿作用经历了以下四个过程,其一,花岗岩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碳酸盐围岩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矽卡岩化:其二花岗岩在与玄武岩围岩的接触过程中,晚期分异流体作用于玄武岩产生了广泛的金云母化;其三,花岗岩自身受晚期分异流体的作用出现广泛的硅化、绢云母化;其四,矿化元素高度富集的成矿流体在适当的温度、压力、介质条件下沿凹陷带沉淀形成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