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在兔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腹主动脉瘤是常见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其发生发展并最终破裂的重要因素。根据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生物学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动态观测兔AAA的发展情况,模拟不同阶段AAA瘤壁应力分布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瘤壁的影响,观察AAA在不同时间段的情况,预测AAA的发展趋势和破裂风险。
方法(1)采用同种异体腹主动脉补片法构建新西兰大白兔AAA模型,测定正常兔腹主动脉和AAA模型的生物力学参数,测定模型的血压和血脂,分析拟合兔腹主动脉壁和AAA瘤壁的应力应变曲线。(2)通过螺旋CT对不同时间段的兔AAA模型进行螺旋扫描获取AAA的动态变化信息,通过MIMICS软件勾勒边界,重建不同时间段的AAA有限元模型。(3)对不同阶段的AAA三维模型进行单元设定,有限元网格划分,用已测定的力学参数和相关边界条件,运用ADINA软件计算不同阶段AAA瘤壁应力分布情况,并对AAA的发展趋势进行计算。
结果(1)在正常饲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实验组动物的血脂和血压和建模前比较没有发生统计学变化(P>0.05),瘤腔内收缩压降低(P<0.01),舒张压升高(P<0.01),脉压差减小(P<0.01),45天组兔AAA瘤体直径显著大于术后(P<0.01),90天组兔AAA瘤体直径显著大于45天组AAA模型(P<0.01);(2)建模45天组和建模90天组瘤壁组织均表现出MMP-2的强阳性表达;(3)血管壁应力应变曲线的拟合采用三次多项式函数优于传统的指数函数,材料的属性定义为超弹性Ogden材料:(4)建模前后瘤体最大应力点发生变化,经过瘤体重新塑形后固定于瘤体后壁,随时间发展应力逐渐增大;(5)固定模型两端进行血管变形计算,发现瘤体发生明显扭曲形变,这种形变程度与血压明显正相关。
结论(1)在控制其他相关因素稳定的情况下,血管形状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使补片型腹主动脉瘤模型的瘤体直径增加;(2)单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使补片型AAA模型瘤壁在早期即表现出MMP-2的强阳性表达,并长期维持;(3)血管的形状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壁的病理学改变成为一个循环的链式反应,促进AAA的发展;(4)建模后血流对瘤体的塑形作用使瘤体应力重新分布,瘤壁应力最大值位于瘤体后壁与脊柱相毗邻处,瘤体应力改变会促进瘤体的自身塑形。(5)单纯在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下AAA模型的发展趋势为瘤体不断增大,瘤壁应力会逐渐增大,但整个瘤体应力分布更加不均匀,可能会出现附壁血栓,而且会发生相当程度的侧方扭曲,如果合并高血压,这种扭曲幅度会明显增大。(6)瘤体后壁和脊柱毗邻处为理论破裂风险最大处,AAA破裂的破裂的实际风险最大处可能位于接近后壁的瘤体两侧壁。
|
|
|
|
1 |
董燕,阮虹;超声诊断较大腹主动脉瘤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年11期 |
2 |
潘松龄,沈来根,李鸣;腹主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年01期 |
3 |
刘玲琳;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的B超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
4 |
景在平;;一种不开刀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新方法[J];医学研究杂志;1997年01期 |
5 |
韩雪萍,王莉霞,马艳丽;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附15例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1999年01期 |
6 |
曹智辉,成官迅,王秀荣,娄明武;腹主动脉瘤的低场MRI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8期 |
7 |
沈权民;;腹腔里的“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J];老年人;2009年05期 |
8 |
张英民;;腹主动脉瘤的我见[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4年06期 |
9 |
赖传善;郑鸿;;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分析)[J];腹部外科;1992年02期 |
10 |
解正理;超声显像检出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5年06期 |
11 |
鲁素英;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天津护理;1995年03期 |
12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高龄人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处理[J];新医学;1997年11期 |
13 |
景在平;血管外科的一场革命不开刀治愈腹主动脉瘤──排除体内“定时炸弹”的AAA腔内隔绝术[J];世界科学;1997年08期 |
14 |
王玉琦;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1999年03期 |
15 |
马中,王岭,凌瑞,祁光裕,Joerg.Heckenkamp;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9含量测定及其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
16 |
曾燕,赵建农,宋彬;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胸腹主动脉瘤病人脊髓Adamkiewicz动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7 |
Paul E Norman;Konrad Jamrozik;Michael M Lawrence-Brown;Max T Q Le;Carole A Spencer;Raywin J Tuohy;Richard W Parsons;James A Dickinson;王世贤;;筛查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作用:基于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年02期 |
18 |
Von I.P.Arlart
,罗汉超;腹主动脉瘤:静脉数字减影的诊断意义[J];放射学实践;1987年03期 |
19 |
谢道银;腹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0年01期 |
20 |
郭燕钊;;吸烟与小腹主动脉瘤的增长相关[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