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ta分析与多属性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研究
【摘要】:
为危机矿山寻找可接替资源已成为当前成矿预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危机矿山具有矿山勘探开发程度高、地质勘探原始资料积累充分、评价与找矿向深边部三维空间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成矿预测学中的许多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常常涉及到非线性问题,如矿床与成矿事件及各种成矿控制因素之间不显示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建立适应于危机矿山深边部及外围找矿的矿产资源评价新理论新方法和找矿创新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多属性决策问题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管理、工程等领域。由于现实世界的大部分事物或现象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模糊性,因此,处理模糊型非线性现象的多属性模糊优选决策模型是解决综合评价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Meta分析方法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对同一主题下多个独立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方法,具有强大的系统研究功能。Meta分析思想的精髓是“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主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后统计”。Meta分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学、医学、心理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但在地质学研究领域尚未见运用,本文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各种找矿信息的重要性比较。
本文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铜陵地区危机铜矿山大比例尺定位预测技术示范研究”,以铜陵铜矿区和天马山—金口岭—铜官山地区作为研究区,开展了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与Meta分析模型的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在探查技术有效性研究中引入Meta分析。项目组对铜山铜矿区前山南测区开展了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时间域瞬变电磁法TEM三种方法的联合测量工作。获得了6个内容翔实的二维测深剖面,本文对这6个剖面进行了10×10米,20×20米,40×40米的网格化工作,最终到了18个网格化剖面。然后对这18个剖面的数据进行了量化。最后利用Meta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前山南测区,EH-4和CSAMT两种方法的找矿预测有效性相当,且均比TEM法的有效性高得多。
(2)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的Meta分析模型。利用Meta分析进行探查技术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发现Meta分析得出的是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回答的是诸如“甲比乙有效性好还是差”的定性问题,因而,结论是定性的。而模糊数学是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系统的综合由统计学方法得出的若干单项研究结果,进而可得出模糊性的定量结论。本文将模糊数学引入到了Meta分析中,构建了基于模糊数学的Meta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CSAMT法与TEM法对预测线有效度的研究。最终结果认为,在铜山铜矿区前山南测区,CSAMT法比TEM法的找矿预测有效度高17.7%。
(3)首次使用Meta分析对成矿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对模糊层次分析法而言,构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是该分析法的难点和关键所在。这是因为当人们在对诸多评判指标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时,受到太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首次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达到了预期目的。利用Meta分析,能够客观地获得各成矿信息重要性的排序。
(4)在多元成矿信息综合集成研究中引入了多属性模糊优选决策模型。基于各个矿区成矿机制与成矿演化模式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及非线性的特点,将多属性模糊优选决策模型引入多元信息综合集成研究领域。并且为了更好的确定评判指标的权重,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天马山-金口岭-铜官山地区进行了多元成矿信息综合预测与评价,并结合地质分析,圈定了12个成矿有利度较高的靶区对照其它相关资料及野外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所圈定的靶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
(5)研究并设计了基于Meta分析的隐伏矿定位预测算法。有效地求解出实际线(面)与预测线(面)的吻合度,是Meta分析方法能否被成功引入到成矿预测研究领域的关键,也是构建数字矿床模型的基础。本文设计了求解吻合度的算法,并开发了相应软件。运用上述软件,并结合RevMan,可较好的完成基于Meta分析的成矿信息权重比较及探查技术有效性比较等研究工作。
|
|
|
|
1 |
;第五届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国际会议 将于2005年10月8~12日在北京召开[J];生物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2 |
王红艳
,吴宜灿
,何晓雄;Preliminary Analysis of Liquid Metal MHD Pressure Drop in the Blanket for the FDS[J];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2002年05期 |
3 |
于丽英,胡毓达,顾利勤;多属性决策的α-较多属性偏爱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4 |
张玉兰,鄢南邦,屠克庆,李衍道;齿科用粘接性功能单体——4-META的研制(摘要)[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8年03期 |
5 |
樊治平,潘德惠;一种给出方案偏好信息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年03期 |
6 |
徐泽水,孙在东;一种基于方案满意度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2001年03期 |
7 |
徐泽水,张文献;多属性决策中的目标规划[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1年02期 |
8 |
达庆利,徐泽水;不确定多属性决策的单目标最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9 |
魏世孝;加权优序法及其应用[J];兵工学报;1990年01期 |
10 |
毛权,舒宜强,秦敬,周济;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1993年01期 |
11 |
樊治平,张全;一种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模型的改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
12 |
吴武琴,董艳梅;多属性决策的理想解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
13 |
张全,樊治平,孟军;D-S理论在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9年11期 |
14 |
王中兴,鲁成国,何燕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一种优化分析分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5 |
陈顺怀,冯恩德,王呈方;闭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6 |
徐泽水;权重信息完全未知且对方案有偏好的多属性决策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12期 |
17 |
许叶军,达庆利;上升有序加权欧氏平均算子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8 |
宗鹏;曾凤章;;顾客满意度的TOPSIS算法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
19 |
刘树林,邱菀华;多属性决策的广义双基点排序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
20 |
樊治平,宫贤斌,张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中决策矩阵的规范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