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截面梁的高阶理论和梯度梁的动静态与稳定性分析
【摘要】:
由金属和陶瓷组成的功能梯度材料相比于金属或陶瓷的单一材料具有更好的陶瓷热阻能力和更强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国防工业等领域。本论文建立了圆截面柱形梁杆的高阶理论,基于该理论模型讨论了径向功能梯度圆截面梁杆的弯曲、自由振动和屈曲问题,与Euler-Bernoulli梁和Timoshenko梁理论等经典模型不同,我们的解可以满足梁的圆周边界自由条件。另外,提出了一种解析的积分方程方法来处理轴向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的自由振动和屈曲问题。前一部分从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我们得到了均匀和径向功能梯度圆截面梁的弯曲、自由振动和屈曲时的耦合控制方程,建立了圆截面梁的高阶理论;后三章主要研究材料性质轴向任意连续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和变截面Euler-Bernoulli梁的自由振动和屈曲问题。每一章都给出了利用新方法讨论计算相关问题的数值结果,以及与精确解和其他文献的数值结果对比,这些都表明本文方法研究圆截面功能梯度梁力学性质的有效性。
本文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圆截面梁的高阶理论。基于圆周上应力自由的边界条件,我们构造出了轴向位移的表达式,并进一步建立了关于挠度和转角的两个耦合方程,且分析了均匀圆截面梁弯曲和自由振动问题。与Euler-Bernoulli梁,Timoshenko梁理论不同的是,构建中我们既考虑了剪切变形和惯性矩的影响,又不需要做出截面上剪力恒定的假设和引入类似于Timoshenko梁中的修正剪切系数,而且满足了圆周上的边界自由条件。将著名的Levinsion梁对矩形截面的高阶理论扩展到了圆截面梁。利用高阶理论讨论圆截面梁的动静态问题与三维弹性理论得到的数值结果比较吻合。
(2)利用建立的高阶理论模型分析径向功能梯度圆截面梁的弯曲、自由振动,这种径向变化可以是任意的连续变化。给出了各种常见边界条件下功能梯度梁弯曲时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与自由振动的自然频率及模态特征方程,研究了幂函数梯度参数对挠度、应力分布、自然频率等影响,并将高阶理论模型应用于求解圆柱壳的自由振动问题。
(3)利用建立的高阶理论研究了径向功能梯度圆截面梁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利用高阶理论与Euler-Bernoulli梁和Timoshenko梁计算功能梯度梁屈曲时的临界荷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剪切模量和材料梯度性质对临界荷载的影响,并讨论了双壁碳纳米管的屈曲问题。
(4)分析了材料性质沿轴线方向任意连续变化的功能梯度梁和变截面梁的自由振动性质。结合梁两端的边界条件利用积分方法,提出了将微分控制方程转化为对应的Fredholm积分方程,然后通过模态的级数展开使得自由振动低阶和高阶的自然频率都由特征多项式方程确定。
(5)研究材料性质沿轴线方向任意连续变化的功能梯度梁和变截面梁的稳定性,以及在弹性约束下的屈曲问题。利用新方法使得临界荷载由特征多项式方程确定,而且基于这种方法我们给出了简支圆柱形变截面梁的次优化设计分析,发现存在一个最优的设计使得梁的承载能力最强。
|
|
|
|
1 |
俞金苟,何福保;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一种高阶理论[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2 |
陈浩然,温玄玲,左庄太;含分层损伤轴对称复合材料层合壳的高阶理论及有限元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3 |
王健军;各向异性厚板静力分析新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4 |
孙德升;;高管团队与企业社会责任:高阶理论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4期 |
5 |
李家仁,张慎学;关于厚梁高阶理论非协调杂交元的矩阵方程及其解的算式[J];力学与实践;1987年04期 |
6 |
何录武,李乐;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高阶理论[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7 |
何录武,李乐;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应力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8 |
范业立;曾加雄;;筒形弯曲和球壳弯曲的一个新的高阶理论解[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9 |
武兰河,吴松;复合材料椭圆板的固有频率[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
10 |
孙志刚,宋迎东,高德平;改进的二维高精度通用单胞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
11 |
李华晶;邢晓东;;高管团队与公司创业战略:基于高阶理论和代理理论融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9期 |
12 |
孙俊华;贾良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9期 |
13 |
陈荣庚,陈万吉;基于整体-局部位移假设的高阶理论及其三角形板单元[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3期 |
14 |
梁继光;;各向异性板的一种简化高阶理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5 |
徐翔;郝际平;;从Levinson高阶梁理论的一致变分到高次翘曲梁理论[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
16 |
马连生;徐刚年;;FGM梁稳定性分析的DQ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17 |
沈惠申;高阶剪切变形板理论K■rm■n型方程及在热后屈曲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7年12期 |
18 |
程友良;吴英杰;;有限深分层流体中有限振幅内孤立波的高阶理论[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年05期 |
19 |
曾加雄,范业立;一种新的叠层板壳高阶理论[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0年01期 |
20 |
宋如华,肖国华;大尺度圆锥直角反射列阵的成像特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199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