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前列腺系统性多点穿刺活检方案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前列腺系统性多点穿刺活检方案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参考个体化穿刺方案确定穿刺组合,并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行6点穿刺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者在首次活检阳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
[结果]35例病人均穿刺成功。病理回报前列腺癌17例,阳性率为48.57%。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彩超有结节者活检的阳性率为50%,灵敏度为76.47%,特异度为38.46%。个体化穿刺方案组中的前列腺癌(Pca)患者的PSA水平较非癌组显著增高,P=0.000。个体化穿刺方案组首次活检的阳性率为48.57%,6点穿刺组首次活检的阳性率为26.3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是4.735,P0.05;二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值是0.168,P0.05。
[结论]1.患者首次行穿刺最好采用个体化前列腺系统性多点穿刺活检模式。2.对于不同群体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个体化前列腺系统性多点穿刺活检方案的建立在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前提下,避免了穿刺针数不必要的增加,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穿刺模式。3.个体化前列腺系统性多点穿刺活检模式较传统前列腺系统性6点穿刺活检方案,首次活检阳性率高,并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
|
|
1 |
彭秀斌,陈永辉,林远青;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胸部疾病的体会[J];广东医学;1999年02期 |
2 |
李宏儒;邹吉华;刘兵;邓玉云;;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年02期 |
3 |
时淑舫;杨培谦;陈书媛;周小鸽;黄受方;;免疫组化染色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4 |
卞柳利;;CT引导下穿刺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7年20期 |
5 |
卢金山;何杰;;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3期 |
6 |
钟小青;孔玉莲;;改良注射针取活检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年04期 |
7 |
高伟;张文杰;刘波;;穿刺活检技术在滑膜活检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1期 |
8 |
孙绪荣,周宜男;距骨成骨肉癌和骨巨细胞瘤各1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8年04期 |
9 |
程学军;白洪儒;陈显如;;睾丸穿刺活检的器械改进[J];中国男科学杂志;1989年04期 |
10 |
孙捷;;简易穿刺活检器的制作与应用[J];中医正骨;1990年04期 |
11 |
周华,杨铁成,张训;B型超声引导肾组织穿刺活检100例方法和体会[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年S1期 |
12 |
蔡庆,卢晓,顾培华;CT导引下盆骨穿刺活检[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10期 |
13 |
徐瑾,王瑞琳,李兰萍,魏典,于顺禄;采用综合手段提高骨肿瘤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
14 |
周荣林,勾振堂,郭庆儒,赵焕桥,闫丹,王彦,刘春邻,周卫东,郭建党,贾琳,李清娟,马大庆;胸部小病变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年05期 |
15 |
姚文宾;普通CT下穿刺活检定位器[J];西藏医药杂志;2002年S1期 |
16 |
陈志荣;内镜超声(EUS)、CT/超声引导和手术获取胰腺组织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J];胰腺病学;2003年03期 |
17 |
刘剑帆,黄钢,徐学政,李林京力;CT引导下骨病灶穿刺活检术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12期 |
18 |
张勇,田彬,沈剑;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菌阴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05年10期 |
19 |
王新文;田桂琴;赵卫东;;CT引导肺穿刺活检失败和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分析及防治[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
20 |
刘欣;王月香;于德江;唐杰;于国;;第10例 超声检查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病理结果[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