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健康评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我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区,开发一种舒适、便捷和低成本的定量检测方法,以便快速掌握和评估人体心血管生理病理状态,特别是将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检测成为一种常规检查项目,从而加强对健康的干预和管理,将非常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应用多参数监护仪同步采集了心电、光电容积脉搏波和呼吸波信号,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判定了心电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各特征点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其最相关的特征点,从而为应用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做替代性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检测提供了依据。
同时,基于心电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联合分析,根据脉搏波的传播理论,给出了准确、便捷地检测脉搏波传播速度的方法,避免了传统压力脉搏传感器测量方法当中存在的不足。
研究中,在详尽阐述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中的细节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特征面积比的概念,通过实验和数据结果分析,验证了其在血管顺应性方面的重要指示性价值。
此外,还引入经验模式分解方法对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进行分解,提出了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中准确提取阻抗呼吸波参数的分析方法,为改进生物医学呼吸监测仪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最后,结合C#和MATLAB联合编程技术,应用Framingham风险分析作为心血管健康管理评估模型,开发了针对心血管疾病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的实用软件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4
|
|
|
|
1 |
罗志昌,张松,杨益民,李旭雯;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特征信息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
2 |
张俊利;蔺嫦燕;;容积脉搏波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评价心血管功能方面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2期 |
3 |
孙培民;孙鑫;;基于蒙特卡罗模型的伪随机信号分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4 |
刘宝华;杜连涛;王国永;;脉搏波中呼吸干扰的去除[J];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5 |
李向军;;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心电QRS波检测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6 |
张虹,孙卫新,金捷;脉搏血氧仪中光电容积脉搏波的软件检出方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7 |
郭兴明,张科,吴宝明;多生命参数监护仪用呼吸检测电路[J];电子技术应用;2000年02期 |
8 |
黄慧君;魏盟;;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4期 |
9 |
苏丽,赵国良,李东明;心电信号QRS波群检测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0 |
郭建平,胡耄祺,张其善;消除右胸电阻抗容积波中呼吸干扰的方法[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6期 |
|
|
|
|
|
1 |
罗志昌,张松,杨文鸣,杨子彬;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2 |
刘静纨;指端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模型的建立及模型参数的辨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3 |
李凌,王志中,蔡立羽;心率变异信号的非均匀采样问题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1期 |
4 |
罗志昌,张松,杨益民,李旭雯;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特征信息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
5 |
刘静纨,陈建慧,罗志昌;人体微循环弹性腔模型与模型参数估计[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
6 |
姬军,董秀珍,王海滨,漆家学,王丹,张鹏;心电信号QRS波的识别算法及程序设计[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
7 |
赵征,陈建慧,杨益民,李旭雯,罗志昌;甲襞微循环显微图像与指端容积脉搏血流相关规律的实验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3期 |
8 |
孟兆辉,白净,王苏中,崔树起;高血压病人的光电容积脉搏波的频域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1期 |
9 |
肖守中,方向林,孙小波;三个因素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观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4期 |
10 |
刁越;吴水才;刘有军;张松;杨益民;;一种桡动脉脉搏信号的自动检波算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