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框架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因兼具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成为新型结构体系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在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中,节点的设计和计算是关键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节点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严重滞后于工程实践。为此,本文将基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节点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节点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提出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连接的一种新型组合节点:组合加强环式节点。通过对8个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节点部分的试验研究,详细分析梁柱线刚度比、柱轴压比、长细比对节点初始刚度的影响,并对节点处荷载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2)根据弹性力学基本理论提出组合框架边节点组合加强环的初始抗拉、压刚度理论计算公式,分析对其刚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组合框架边节点组合加强环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3)基于能量法,推导钢管混凝土柱-钢梁中节点钢加强环以及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中节点组合加强环的初始抗拉刚度的计算方法,分析组合加强环中混凝土板对提高组合框架中节点初始抗拉刚度的贡献程度。
(4)探讨组合加强环式节点的传力机理及破坏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对试验中的8个组合加强环式节点进行抗剪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U398.9
|
|
|
|
1 |
陈曦;王湛;;加强环式钢管混凝土节点梁柱连接刚度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
2 |
田雁新;孟焕陵;陈伯望;;基于优化原理框架结构梁柱合理线刚度比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3 |
陈红媛,房贞政;钢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结构中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4 |
袁继雄,王湛,荣垂强,陈曦;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穿心节点力学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11期 |
5 |
李成玉;郭耀杰;李美东;;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加强环式节点刚性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09期 |
6 |
范晓燕;王恒华;张重阳;蒋世林;高峰;袁海涛;;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J];工业建筑;2006年12期 |
7 |
张大旭,张素梅;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8 |
张大旭,张素梅;钢管混凝土柱与梁节点抗剪承载力[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9 |
苏恒强,蔡健,姚大鑫,陈星,黄炎生,黄泰赟;钢管混凝土加强环式节点的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
|
|
|
|
1 |
崔清洋,张颖;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
2 |
李成玉,郭耀杰;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加强环式空间节点环板受力性能理论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
3 |
李斌,薛刚,张园;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4 |
李佳升,沈长春,欧阳国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5 |
孟焕陵;沈蒲生;;基于刚度退化的框-剪结构受力性能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6 |
沈蒲生;孟焕陵;刘杨;;考虑构件抗扭刚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扭计算[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7 |
尹之潜,李树桢,程志萍,孙萍舜,白玉林;一座七层框架结构的模拟地震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4期 |
8 |
王光远,阎春宁,谭东耀;抗震结构最优可靠度决策中的总损失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4期 |
9 |
欧谨,黄伟淳,韩晓健;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3期 |
10 |
王滋军,刘伟庆,汪杰,蒋永生,徐澄;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