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与含氟共聚物共混的相容性以及结晶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选用聚偏氟乙烯与三种偏氟乙烯类共聚物的共混体系: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P(VDF-HFP))、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P(VDF-CTFE))和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P(VDF-TrFE))。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及共混成份比例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晶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了三种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熔融-结晶特点,结果表明PVDF/P(VDF-HFP)共混体系在各种热处理条件的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而在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共混物由溶剂析出制备时表现出与PVDF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但当共混薄膜升温至熔融温度后,两相聚合物发生了相分离,从而在结晶过程中两相的相互影响较小。PVDF/P(VDF-TrFE)共混体系为晶晶共混体系,同样在从溶液中析出制备共混薄膜时,两者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并且组分为30/70样品中明显出现三种晶区:PVDF和P(VDF-TrFE)的单一晶区以及两者的共晶区,当将共混薄膜升温至熔融时同样两者出现了相分离。
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了三组共混体系的结晶特点,结果表明PVDF/P(VDF-HFP)中P(VDF-HFP)的存在有利于共混体系中形成β型晶体结构,而这种晶型是PVDF类高分子表现出良好的压电和焦电性的原因。尤其是当共混组分为10/90时在多种热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出β型晶体结构;PVDF/P(VDF-CTFE)体系中由于P(VDF-CTFE)为无规共聚物没有晶体形成,但对PVDF结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出有利于β型晶体形成的特点;PVDF/P(VDF-TrFE)共混体系中,P(VDF-TrFE)具有很强的结晶性,共混体系主要表现出P(VDF-TrFE)组份的结晶特点。
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VDF/P(VDF-HFP)体系中出现了均匀的球晶,其中PVDF薄膜存在α和β两种晶体结构的球晶,并且共混物中随PVDF含量的增加逐渐变现出绒状的Q晶型的晶区。PVDF/P(VDF-CTFE)共混体系中PVDF均匀的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PVDF/P(VDF-TrFE)共混体系中P10T90样品出现了不同于两种单一聚合物晶体形貌的共晶区,当PVDF含量增大后共晶区逐渐消失,表现为PVDF球晶分散于P(VDF-TrFE)之中,与PVDF/P(VDF-CTFE)体系不同,其PVDF是以当个球晶的形式分散于P(VDF-TrFE)。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O631.3
|
|
|
|
1 |
张武,郭虎子,林德宽;激光测定高聚物的双折射率[J];工程塑料应用;1986年04期 |
2 |
王庭慰,陈逸范,郭勇;高频低损耗PS/TiO_2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3期 |
3 |
朱伟平;硅油用量对ABS/硅油混合物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6期 |
4 |
陈红兵,陈长江,杨秉新,李滨耀,张皓瑜;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率对其增韧PA1010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11期 |
5 |
张吉鲁,何杰,李学,王喜梅,杨春兵;改性尼龙66开发现状及应用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5期 |
6 |
陶国良,毛科人,汝海林;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材料的加工改性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9期 |
7 |
周春怀,王延伟,杨军忠;高刚性、高韧性、高流动性聚丙烯的研制[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3期 |
8 |
杜夕彦,宁荣昌,陈卫星;国内聚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3期 |
9 |
浦鸿汀,曹艺华,王坚;CaCO_3改性ABS/PVC/PE-C共混体系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8期 |
10 |
王忠健,张祥福,周文;PA/ABS合金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9期 |
|
|
|
|
|
1 |
陆文超;魏杰;丁忠伟;刘丽英;吴霞;;膜蒸馏法浓缩中药提取液过程膜污染机理类型的确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2 |
周洋,万建国,陶宝祺;PVDF压电薄膜的结构、机理与应用[J];材料导报;1996年05期 |
3 |
高长有,胡小红,管建均,沈家骢;淬冷速率对聚氨酯多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2年01期 |
4 |
孙秀珍,张碧珍;壳聚糖超滤复合膜研制[J];东海海洋;1999年02期 |
5 |
戚晓芳,余琨,冯玉军,井晓天;拉伸工艺对聚偏二氟乙烯结构性能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
6 |
卓震;聚偏二氟乙烯(PVDF)特性及其在过程工业中应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4年02期 |
7 |
丁晓红;刘榕芳;肖秀峰;刘淑琼;朱丹琛;梁建鹤;;浸没凝胶相分离法制备聚己内酯多孔支架[J];复合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
8 |
董声雄,洪俊明;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及亲水改性[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9 |
李娜娜;肖长发;;凝固条件对PVDF/PVA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9年10期 |
10 |
陆茵,陈欢林,李伯耿;添加剂对PVDF相转化过程及膜孔结构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2年05期 |
|
|
|
|
|
1 |
戚晓芳,余琨,冯玉军,井晓天;拉伸工艺对聚偏二氟乙烯结构性能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
2 |
陈青;范毓润;李文春;郑强;;HDPE等温结晶中液-固转变的流变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2期 |
3 |
殷敬华,莫志深,纪锋,黄葆同,刘晋强,李茂欣;乙丙橡胶/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界面相互渗透[J];高分子学报;1987年04期 |
4 |
秦川,殷敬华,黄葆同;天然橡胶/聚乙烯共混体相容性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89年06期 |
5 |
谭洪生;谢侃;刘文华;侯斌;上官勇刚;郑强;;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晶与相形态[J];高分子学报;2006年09期 |
6 |
胡杰,刘白玲,汪地强;有机氟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3年01期 |
7 |
陈桂娥,许振良,施亚钧;相转化法制备聚醚酰亚胺超滤膜[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8 |
陈桂娥,许振良,施亚钧;湿法纺制PEI/PES中空纤维气体分离共混膜[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9 |
余世诚;;溶胀法测定高聚物的交联度[J];化学通报;1961年11期 |
10 |
王泽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其制品[J];江苏化工;1996年02期 |
|